近日,一則《海南省保亭養殖戶3.4萬條鸚鵡魚不翼而飛 損失15萬》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
據南國都市報報道,9月17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六弓鄉開辦養殖場的老黃向記者反映稱,9月16日上午,他養殖場內的四個網箱被割破,3.4萬條鸚鵡魚不翼而飛,損失約在15萬元-20萬元左右。
據老黃介紹,鸚鵡魚或稱鸚嘴魚,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因其色彩艷麗,嘴型酷似鸚鵡嘴型而得名。他到海南已有5年時間,對于鸚鵡魚的養殖投入達300多萬元。養殖場則位于陵水與保亭交界處的墓山水庫旁,有500多畝,共計52個網箱、20多萬條鸚鵡魚。而魚都是用網箱圍起來放在水庫里進行養殖。
然而9月16日早上,老黃到養殖場時發現,四個網箱被人割破,約3.4萬條鸚鵡魚都沒了。
“同時,用來將魚排連綁在一起的纜繩被割斷3條,一旦風大,魚排就會被吹走。”老黃說,通常一條魚苗要養成至少要半年時間,體型小的最便宜為4元-5元一條,而體型大像25公分-30公分的能賣到500元一條。他估計,約3.4條鸚鵡魚損失約在15萬元-20萬元左右。
“我懷疑是有人來偷魚,同時還惡意破壞,事發后我們立即報警。”老黃告訴記者,因養殖場地處陵水與保亭的交界處,因此陵水隆廣鎮派出所以及保亭縣六弓派出所先后到現場進行了調查。
據了解,目前轄區警方已對此事介入調查,目前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然而,就在9月18日,黃老板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一張滿臉流滿鮮血的照片,并配文“第一次感覺離死亡這么近,那個瞬間一生的經歷如浮光掠影快速閃過腦海。當鐵管重重的打在我的頭上,七下,八下……我失去意識了。這一切,只因為我阻止別人下網偷魚!”
記者隨即向黃老板了解情況,他稱,臺風“海鷗”導致有些魚跑到水庫,臺風剛過得9月17日就有近一百多人到水庫釣魚下網。“我開小船去阻止他們,打我的那伙人丟我石頭,我去理論,其中一個人就出手打我,拿了我船上的鐵管狠狠的打我頭,打了八九下,沒死算我命大。”
據悉,目前此事警方還在調查當中。
據了解,黃老板自2009年從臺灣屏東到海南,選擇了此處養殖血鸚鵡已有五年,本人從事觀賞魚養殖也將近30年。但在海南養殖期間,他的養殖場曾多次遭到附近民眾偷魚、搶魚甚至打砸的事件,他也曾多次向公安機關報案,但事情總是不了了之。
農業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環境因素和氣候因素對農產品制約較大,但是,作為一個異地投資者,除了自然因素外,往往也還會面對著一些人為的阻礙因素,例如與當地人存在有水域權屬糾紛等等。而異地農業投資者往往會給當地帶來先進的養殖技術和養殖品種,促進當地養殖業的發展,那么,我們在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進入農業時,一方面要保障原有農民的利益,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呵護”新投資者的積極性,否則對于農民和現代農業的長遠發展都不利。如何保障異地農業投資者的權益、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海南臺灣美達血鸚鵡魚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