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天,32支/斤,畝產950斤,畝產值2.1萬元。”這是莫健治今年第一造蝦的成績單。
莫健治,廣西合浦人,從事你們不寫的養殖8年,在合浦西場有60畝左右土塘,共10口,全部養蝦。前幾年養殖起起落落,養殖成功率不高且不穩定,但自2011年開始,他嘗試魚蝦混養模式后,當年就取得較好成果。今年在周邊養殖病害多、普遍失收的嚴峻形勢下,莫健治堅持魚蝦混養模式,強化日常細節管理,取得早造養殖大豐收,8口塘均成功,盈利達60多萬元。
莫健治多年來堅持摸索、實踐魚蝦混養模式,目的是通過混養魚類清除塘底污染物,有效提高養殖成功率。據介紹,莫一般在蝦塘鹽度在4格水時投蝦苗,堅持選擇投放優質品牌蝦苗,投放密度為4萬尾/畝;羅非魚苗比蝦苗早12天投放,選擇優質單性10朝羅非魚苗,密度為130尾/尾;投蝦苗10天后投放0.5-0.8斤/尾規格的埃及塘角魚,密度為40尾/畝。
“優質蝦苗可有效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風險。”莫介紹,他同時還比較注重加強前期精養管理,在養殖規格8CM前堅持投喂1#料,以保證營養充分、提高養殖生長速度,同時有效避免“公孫蝦”的出現。其早造養殖的蝦塘60天左右多在30-40支/斤的規格。
據介紹,由于周邊引水困難,莫健治采取“一塘水養二茬蝦”模式,第一茬蝦投苗前一次性進足水(1.4米水深),養殖過程以添水為主。第一茬蝦收獲后不清塘,不排水,用碘進行水體消毒后,用有機酸解毒靈解毒,用富水美、益水原菌、硝氮凈、黑土精等調水改底后,投放第二茬蝦苗,此時第一茬蝦混養的羅非魚規格在0.7-1.1斤/尾,繼續留塘混養。
莫在養殖過程不消毒,采取以菌抑菌的生態養殖模式。定期(5天左右)使用一次富水美(1畝1包),前期視水色情況不定期使用黑土精+肥水EM活菌,后期視水色情況不定期使用益水原菌+硝氮凈。
此外,莫健治非常關注水質變化,他每日必測pH值,針對淡水塘池水pH值易降低、總堿度低的特點,不定期少量多次施放生石灰、貝殼粉、滑石粉等,采取夜間干撒的方式,提高總堿度,有效穩定pH值。天氣突變前后、水質惡化、蝦蛻殼期及時施放有機酸解毒靈、葡萄糖、應激VC、應激固殼素等產品。
好水才能養好蝦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