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前三季度湖南漁業生產形勢喜人,水產養殖面積達710萬畝;起水水產品產量185萬噸,同比增8%。水產品價格穩中有升。預計全年全省水產品產量260萬噸,產值280億元,漁民增收1000元左右。
一是加大扶持。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全省現代漁業建設的意見》,要求優化區域布局,突出發展漁業產業體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養殖池塘改造工程、現代水產養殖示范園建設兩大項目。計劃到2020年全省完成200萬畝老化池塘標準化改造,建設100個現代水產養殖示范園,發展漁業示范經濟合作社200個,漁業家庭農場500個。省畜牧水產局組織制定《湖南省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完成《湖南數字漁業信息系統》建設,出臺《湖南省水產原(良)種場建設與生產管理規范》、《湖南省水產原(良)種場資格驗收辦法》。
二是突出特色產業。各地注重引導養殖企業突出資源特色,發揮水域優勢,全省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達461.5萬畝,占全省養殖面積的 65%。其中泥鰍養殖面積13萬畝,增長29.8%;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在去年基礎上翻了一番,每畝純收入1-1.5萬元。郴州市利用東江湖冷水資源優勢發展網箱冷水魚養殖13萬平米,產鱘魚4000多噸、鮭鐏魚400多噸。張家界市發展大鯢84.7萬尾,同比增82.4%,銷售加工大鯢10.4萬尾。全省發展休閑漁場1500多家,其中創建國家級、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20家、150家,產值超過50億元。
三是提升產品質量。全省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推行標準化生產,規范投入品監管,有效提升了水產品質量。到年底全省可創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00家,新增50家,健康養殖示范面積可突破200萬畝。全省組織制訂水產養殖地方標準71個,認定無公害產地水面500多萬畝、無公害水產品239個、綠色食品水產品17個,認證有機水產品20個,8個水產品取得地理標志。
四是培育漁業品牌。完善漁業經營體制,推進漁業水面使用權合理流轉,充分調動漁民生產的積極性。全省漁業規模養殖企業3.5萬戶,有各類漁業合作經濟組織1100多個,規模加工企業105家。大湖股份、益華水產等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輻射帶動力增強。漢壽甲魚、大通湖大閘蟹、金鯢娃娃魚等一批漁業品牌深受消費者青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