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筆者隨市電視臺記者來到到慈利縣對大鯢餌料魚基地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專門對我市最大餌料魚建設基地—張家界寶蓮水產良種繁育場進行采訪。
張家界寶蓮水產良種繁育場是一家水產苗種專業生產場家,也是我市唯一一家可以自繁自養的餌料魚生產基地。隨著去年10月實施“523”行動計劃以來,慈利縣將寶蓮水產良種繁育場作為該縣最大的餌料魚基地進行建設,基地現有池塘310畝,親本3200余組,以“四大家魚”為主,年孵化魚苗2億尾以上。目前已產餌料魚25噸,預計今年可產餌料魚40噸以上,主要供應三官寺、象市、許家坊、金坪等周邊鄉鎮大鯢養殖戶需要。
隨著523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我市大鯢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大鯢人工養殖規模達85萬尾,餌料魚需求量2000噸左右,餌料魚生產自給能力只有600多噸,缺口較大。大部分需從湖區調入。這樣一來,大鯢的質量安全存在一定隱患。為保障我市大鯢養殖戶餌料魚需要,確保餌料魚質量安全,根據“苗種自繁、餌料自給、質量自控”產業發展思路,今年,為推動我市大鯢餌料魚體系建設,市委、市政府將張家界大鯢餌料體系建設納入了“523”獎扶范圍。最愛分享~我要收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