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養殖池
近年來,海參價格走起“親民”路線,越來越多煙臺百姓餐桌上多了海參這道營養又美味的大餐。食品安全連著千萬家,海參養殖決定海參產品質量好壞,煙臺海參養殖現狀如何?記者走訪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相關情況。
2013年煙臺海參育苗160億頭 產值61億元
海參是煙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一,是漁業養殖主導品種。2013年,全市海參年育苗160億頭,養殖面積達到55萬畝,鮮參產量2.7萬噸,產值61億元,占全市海水養殖總產值的45%。
目前,煙臺主要有底播增殖、池塘養殖、圍堰養殖、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五種養參模式。其中,底播增殖50萬畝,占海參養殖總面積90%以上。煙臺擁有省級以上刺參種質資源保護區、刺參原良種場各3處;海參育保苗企業1000余家,其中海參小苗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蓬萊市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海參苗種之鄉”,煙臺涌現出“東方海洋”、“崆峒島”等一批著名商標和品牌。
海參池清淤放水從未造成死魚現象
日前,市海洋漁業漁局對全市海參養殖企業進行質量檢測,經排查,煙臺海參育苗、養殖企業使用的漁藥中未發現有青霉素、頭孢曲松鈉、鹽酸諾氟沙星、聚維酮碘溶液等藥物。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歷年來,煙臺從未發生過因清淤后放水造成附近海域出現死魚等情況。
全市海參育苗養殖漁藥使用主要為消毒劑、水環境改良劑、抗菌藥、促生長藥物添加劑及中草藥等。漁藥產地來源主要有山東、北京、上海等十幾個地區的獸藥廠、水產藥廠和制藥廠,大部分是正規廠家生產。養殖戶在養殖生產過程中對病害的防治都能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用藥原則,并做好生產用藥記錄。
圍堰和池塘養殖均不用藥。池塘養參位置主要集中在近岸灘涂,每年10月底對養殖的海參進行捕撈,成品參出售或加工,幼參繼續養殖,3-4年需要清池時,成品參出售或加工,幼參撿拾后投入室內越冬,之后排干池水,用機械深耕,靠陽光暴曬和冬季低溫滅殺池內細菌和貝類、小魚蝦等,次年4月后逐步注入海水用于來年養參。清池過程不使用任何藥物等化學制劑。
海參圍堰主要集中在潮間帶,一般3-4年清池一次,時間一般安排在10月底。清池時,主要是清除池底和附著機上的淤泥,利用泵吸或沖刷,清淤后,納水沖刷多遍,直至污泥基本排放干凈。通過日光暴曬,次年放水投苗。養殖過程中,定期巡池,向池中施放光合細菌等有益菌,以增加餌料、凈化水質和改善底質。在養殖密度較大和攝食生長旺盛季節適量投喂鼠尾藻、海帶、裙帶菜等藻類碎屑或配合飼料。
海參抽檢安全放心 海參質量可追溯
位于蓬萊的山東安源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參苗種生產方面具有絕對優勢,是目前國內單產最高的刺參苗種生產企業,年產各類刺參苗種110余萬公斤,海參及鮑魚飼料年生產能力8000余噸,并配套冷庫用于原料儲存。通過保障種質質量、水質安全、優質的餌料和生物制劑調控技術,近三年部級、省級、市級、縣級產品抽檢合格率100%。
為保證海參等水產品食品安全,2006年起,農業部、省市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都要組織抽檢,從抽檢結果看,海參質量有保證,市民可放心食用。
在堅持海產品抽檢基礎上,煙臺還開展了海參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海陽富瀚、海益寶、藍色海洋等企業開展追溯體系建設,初步實現了來源可追溯、動向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的目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