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9月份,全市漁業總產量85.97萬噸,漁業總產值64.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11%和10.78%。其中:國內捕撈產量53.22萬噸,產值39.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19%和4.28%;遠洋總產量24.36萬噸,產值19.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7%和35.86%;海水養殖產量8.29萬噸,產值5.36億元,同比增長7.86%和下降6.49%。
1、國內捕撈生產總體保持平穩。從整體上看,1-9月份,全市國內捕撈生產形勢良好,總體保持平穩,產量產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國內捕撈產量53.22萬噸,產值39.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19%和4.28%;分作業來看,生產較好的單位有雙拖、拖蝦、帆張網、燈光圍網、蟹籠等作業,其中雙拖1.51萬噸,產值1.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47%和15.39%;拖蝦14.15萬噸,產值11.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3%和15.58%;帆張網產量16.86萬噸,產值10.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8%和7.14%;燈光圍網產量2.42萬噸,產值1.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18%和60.64%;蟹籠產量4.99萬噸,產值4.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41%和9.75%。蟹籠生產延續了上年高產的好勢頭,但由于價格處于低位,導致增產不增收,漁民甚至都不愿出海生產。梭子蟹的低價,對主捕和兼捕的蟹籠、機流網、拖蝦等作業都有較大的影響。從分品種來看,主要經濟魚類產量有增有減,其中:梅魚4.72萬噸,同比增長9.91%;鰻魚0.96萬噸,同比增長19.24%;蟹類9.29萬噸,同比增長21.92;鮐魚、蝦類同比下降8.91%和14.14%。
2、遠洋漁業生產實現增產增值。1-9月份,遠洋月平均出海單位224艘,比去年同比增加37艘,遠洋總產量24.36萬噸,產值19.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7%和35.86%,遠洋生產態勢良好,成為我市漁業經濟增長新亮點。1-9月份,魷魚釣生產總體良好,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魷魚取得歷史性豐收,平均單產1700噸,同比增產2.5倍。盡管價格同比有所下滑,但總體效益不錯,特別是近日,阿根廷小規格魷魚價格已經開始出現回升。東南太平洋秘魯魷魚產量減少,但價格常有所上漲,平均價格6900元/噸左右,高于實際生產成本價6300-6500元/噸,捕撈生產略有盈利,加上國家遠洋柴油補貼,生產效益較好。北太魷魚今年魚發較差,單產基本與去年持平,生產效益不是很理想。金槍魚生產基本穩定,全市共計投產37艘,產量0.81萬噸,產值1.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42%和31.79%。預計到年底,我市金槍魚漁船可達60艘,作業規模和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印尼拖網20艘,總產1.8萬噸左右,由于生產處于淡季,總體效益平平。
3、海水養殖增產減值。1-9月份,海水養殖產量8.29萬噸,產值5.36億元,同比增長7.86%和下降6.49%。1-9月份,全市海水養殖出現增產減值主要原因:一是價值較低的貽貝產量增加,而價格較高的養殖魚類、蝦類減產,其中魚類產量1657噸,同比下降41.86%,蝦類產量2929噸,同比下降13.29%;二是臨港工業的發展,全市養殖面積逐年減少,全市海水養殖面積5119公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8%。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