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0月10日熱線記者了解到,克拉瑪依市水務局送烏魯木齊市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的、由克拉瑪依市一家魚店銷售的“馬哈魚”由于沒有主要特征,無法進行檢驗。
據了解,克拉瑪依市水務局是根據市民的舉報,而對該魚店所銷售的魚種進行抽查檢驗的。
據本報9月30日a14版《日報熱線》報道:9月中旬,日報熱線接到市民譚女士打來的電話,譚女士說,她在克拉瑪依市一家魚店吃了馬哈魚后,一家人隨后竟然出現了不同程度排泄黃油的情況。譚女士懷疑,她與家人在該魚店食用的并非店家宣傳的“馬哈魚”,而是一種深海油魚。
10月10日,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到市民舉報后,我們到這家魚店檢查,工作人員發現,這家店除了‘馬哈魚’無頭、無尾、無鰭外,其他魚種的魚身都很完整。隨后,我們將包括‘馬哈魚’在內的三種魚,送烏魯木齊市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經檢測,有兩種魚能確定品種,與商家表述一致,只有‘馬哈魚’,因其沒有主要特征,檢測中心無法檢測其究竟是什么品種!
記者向該魚店了解,為何該店的“馬哈魚”沒有頭、尾?店家表示,該店的“馬哈魚”由東北空運而至,由于頭、尾無法食用,為了節約成本,在采購時就已經去除了頭、尾。
記者隨后將檢測情況告知了譚女士。
對于這樣的結果,譚女士表示理解。她同時希望能借日報熱線提醒更多的市民,馬哈魚和深海油魚身體較像,但頭部較易區分,如果商家兜售的馬哈魚是去掉頭的,消費者最好不要消費。
相關鏈接
深海油魚
油魚屬深海魚,與馬哈魚、鱈魚肉質較相似。油魚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蠟酯,由于蠟酯溶點高達99℃,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腸道受刺激后會出現肚瀉現象,排出橙黃色的油酯,但不會中毒。一般人群進食油魚后,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腹瀉癥狀,大多于兩天內痊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