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探索山區低產冷浸田新出路,通山縣將小龍蝦引進山區,使之成為山區農民增收的新渠道。昨日,記者在該縣南林橋鎮石垅村看到了稻蝦兩旺的場景。
養殖戶張治兵說:“稻田里養蝦,山外早就有了,可在我們這里還是頭一次。”據介紹,這里的冷浸田原先水稻產量很低,去年在省紀委和縣里的倡導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組織到潛江參觀考察后,回來就決定試試龍蝦套養。
楊芳林鄉寺口農業種養合作社理事長孔勇敢說,搞龍蝦套養,龍蝦吃稻田里的草和蟲,基本上不用再打農藥,稻蝦雙豐收,農戶積極性很高。
寺口村村民孔祥阜算了一筆賬,他家用15畝冷浸田加入合作社后,共有四部分收入:每畝田的年租收入、稻谷收入、合作社養殖龍蝦的股份收入以及每年10%的畝產純利潤分成,“幾樣加起來,一年的純收入不低于5萬。”
目前,石垅村、寺口村的經驗正在通山全縣推廣。縣農辦主任劉來鵬告訴記者,通山水田面積共13萬余畝,其中有5萬余畝的冷浸田、低產田可以改造發展稻蝦套種。按每畝增收1000元計算,每年可為全縣農民增加純收入300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