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地區養蝦概況
北方地區對蝦養殖主要分布在山東、遼寧、天津、河北四省市,養蝦總面積142萬畝,年產量28萬噸,占全國對蝦總產量的16.3%(圖1)。主要品種有凡納濱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斑節對蝦(圖2)。其中海水蝦占比54%。
二、主要養殖模式及特點
北方養蝦主要模式有四種:海水池塘生態混養模式(半精養);鹽堿水池塘養殖模式(精養);工廠化及半地下式溫棚養殖模式(精養);鹽田汪子養殖模式(半精養、粗養)。
各養殖模式因設施條件及水環境不同,操作管理業不盡相同。
1、海水池塘生態混養模式(魚-蝦-蟹-貝生態養殖)
這種養殖模式確立于80年代末,也是目前北方地區對蝦的主體養殖模式,其對蝦產量占四省市對蝦總產量的52%以上。它使用統一的進排水渠道,以潮差開放式排、灌水為主要調水措施(兼用微生態制劑),養殖規模集中連片,每個養殖小區的對蝦面積達數千至數萬畝。對蝦畝產量一般50~l00Kg/畝,蟹貝產量20-80kg/畝或貝類200-1000kg/畝。畝效益1000-4000元。
主要品種結構:中國對蝦—梭子蟹—貝類;中國對蝦—河豚;中國對蝦—海蜇—貝類;凡納濱對蝦—梭子蟹;日本對蝦—梭子蟹;日本對蝦雙茬養殖。
海水池塘生態混養模式優點是:生產環節注重發揮基礎生物餌料的利用和套養品種對營養物質綜合利用的效果,池塘營養構成合理,飼料系數低,養殖模式生態、環保;產品規格大、品質好、走高端消費市場。
缺點是:單池面積大,30-60畝/個;缺乏電力和增氧設施配套;放苗密度較低,一般1~3萬尾/畝,產出低。
2、鹽堿水池塘精養高產模式
鹽堿水池塘精養高產模式是凡納濱對蝦養殖的主要模式之一。北方四省市對蝦總產量的48%、凡納濱對蝦產量的64%來源于這種模式。相對于海水池塘生態養殖模式來說,該模式有如下特點:
優點:單池面積小,一般2-10畝/個;可控能力強;水源與海水基本隔絕,不受外海水環境的影響,病原少,病害少,養殖成功率較高。全部投喂全價配合飼料,飼料系數1.5-2.5;增氧設施齊全配套,單產高、效益好。
缺點:水資源、土地資源受到限制,水型受限制:只在ClNaⅠ、ClNaⅡ、ClNaⅢ、CNaⅠ、CMgⅠ、SNaⅡ等水型。
3、半地下式溫棚養蝦
半地下式溫棚養蝦的土池圍是水泥池結構,單池面積1-2畝,池深1.5-2.0米,池底鋪沙或覆蓋地膜,外包塑料保溫大棚,利用太陽能進行自然增溫,比一般土池延長生產周期60-80天,可進行2-3茬養殖。該模式有相應的蓄水池、進排水渠、提水增氧以及水質分析設備,并在日常管理中使用各種有益微生物制劑進行調水。單茬投苗量在5萬尾~15萬尾,畝產400-1000千克。是一種介于池塘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的過渡模式。
優點:造價較低(20萬元/15畝),養殖成功率高、產量穩定,可錯季養蝦、高價上市。
缺點:養殖中后期水交換量大,水供應不上,廢水排放不進行處理,對周邊環境負面影響大。
4、工廠化養殖模式
是一種較為先進的養蝦模式,具有獨立、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和污水收集處理系統,配備有蓄水池(可作預消毒處理等)、標粗池(用于養殖幼蝦,一般暫養到3 cm長),基本實現了水、種(苗)、餌、管等四個基本要素的調配和統一,是未來對蝦養殖發展的主要方向。
工廠化養蝦是水泥池結構,單池面積30-50立方米,池深1.8-2.0米。具有獨立的人工溫控系統(鍋爐增溫或熱交換器增溫)、水循環系統、增氧系統、供電系統,可以周年進行生產,單茬生產能力4-6千克/立方米,成本14-15元/斤蝦。
優點:養殖成功率高、產量穩定,可周年生產,不受季節限制。
缺點:造價高(2000元左右/平米)、運行成本高;缺乏專用的水處理器(成蝦養殖排泄物多,原有的育苗用水處理系統不夠用),對蝦8厘米后氨氮超標問題較難解決,限制了產量提升。
5、鹽田汪子養殖模式(粗養)
北方四省市鹽場水面220多萬畝(14.6萬公頃)。由進水渠、蒸發池(一級、二級)、結晶池組成。其中一級(初級蒸發池)、二級(次級蒸發池)蒸發池面積80%左右,鹽度30-50,俗稱鹽田汪子。其中含有大量的鹽田生物,構成了獨特的生態環境。
初級鹽田單池面積3000畝~4000畝間,鹽度在30~40,水深0.3 m~1.5 m,適合養殖凡納濱對蝦。次級鹽田單池面積1000畝~2000畝間,鹽度在40~50,水深0.3 m~1.5 m。
鹽田汪子養蝦主要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鹵蟲、細菌和有機質團、蜾蠃蜚等,當食物不足時投喂鹵蟲卵或少量配合飼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方四省利用鹽田汪子養蝦的面積100-150萬畝左右,年產量2-5萬噸。
三、北方養蝦業存在問題
產業政策問題:沿海各省工業開發是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水產養殖業要讓位于工業、港口運輸業。沿海產業政策是支持強化工業開發,政府資金較少投入養殖生產環節。
所有制問題:在河北省,80% 的養蝦面積為國營或集體所有,且池塘多為上世紀80年代建造,淤積、老舊,集體資金不愿投資改造蝦池。承包戶承包期短則1年,長則5年,不愿意改造池塘。社會資金進入較少,產業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水環境問題:隨著工業開發加快,港口建設、運輸、吹沙造地等對水質造成很大影響,表現為微小型懸浮物增多、水質渾濁、富營養化較重、赤潮等危害生物增多。
四、前景分析
整體看,對蝦養殖池塘面積成效萎縮趨勢,設施化養蝦快速起步。特別是2013年世界性對蝦減產,市場價格堅挺,刺激工廠化養蝦步伐加快。僅河北省,2013年工廠化養蝦新增10萬平米,而山東省工廠化養蝦已成規模。預計3-5年內,北方工廠化養蝦將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