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深秋的遼東灣畔,波光瀲滟。從遼寧省營口市區出發向東北驅車15公里,便來到了有著北方“魚米之鄉”之稱的大石橋市高坎鎮。
“5年前,在農行的支持下,我們開始建塘養魚,現在養魚收入是家里一項重要經濟來源,小小的池塘就是我們的聚寶盆啊!”提起家庭養鯉魚,畢家村的程丹臉上笑開了花。
高坎鎮位于大石橋市西北部,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隨著全鎮淡水養殖業發展壯大,小鎮也成為遼南地區遠近聞名的淡水養殖第一鎮,當地農民靠養鯉魚發了家。
自2009年開始,農行遼寧營口分行瞄準池塘養殖業,對有資金需求的農民養殖戶陸續展開資金扶持。經過5年努力,如今,高坎鎮農民年人均收入的30%都來自淡水養殖業。這應了當地人的一句民謠:鯉魚躍龍門,富了高坎人。
眼下,正是養殖戶分魚苗時期。在高坎鎮欒慶鵬家魚塘里,5名漁工正在分魚苗。“去年6月份,正趕上錢緊,我們從農行貸了5萬元錢,雖然額度不大,但真解了難。”欒慶鵬的愛人說,“連續5年,每當資金緊張,農行工作人員都上門給辦貸款,對俺們農民支持力度真大。俺家這個15畝水面的魚塘,秋后能出魚3.3萬公斤,去掉各項費用,償還農行貸款后,凈收入能有6萬多元。”
據農行營口分行一份數據顯示,目前高坎鎮擁有水面12.2萬畝,其中淡水養殖水面4.8萬畝,年水產品產量9萬噸,產值8.3億元。隨著淡水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高坎人的錢包也越來越鼓。截至目前,全鎮從事淡水養殖農戶已達2900戶,從業人員6000余人,全年水產養殖收入達到2.7億元。
農行遼寧營口分行行長任建民說:“農行每一筆支農資金都實實在在用在了刀刃上。我們推出的農戶小額貸款產品,額度雖小,卻成為撬動新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杠桿,對于改善農村金融環境,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