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統計,今年湖北省小龍蝦產量達38.8萬噸,同比增長4.05萬噸,養殖產值達136.2億元,同比增長14.6億元;市場流通增加值達24.1億元;企業加工轉化小龍蝦原料16.2萬噸,生產成品5.86萬噸,實現加工產值71.1億元;全省1-9月份小龍蝦出口額2.21億美元,同比增長27.8%。全省經營小龍蝦的餐廳數量超過1.4萬個,餐飲產值高達255.8億元。全省小龍蝦綜合產值達487.2億元、同比增長21.8%。
——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發展迅速 在政府推動、市場帶動、效益驅動、技術拉動下,2014年全省“稻田養蝦”面積達223.7萬畝、新增28.7萬畝,“蝦蟹混養”面積達97.9萬畝、新增2.1萬畝,各類水體養殖小龍蝦總面積超過400萬畝。一是標準化養殖大步推進。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養殖快速發展。洪湖市德炎公司斥資2億元興建5萬畝小龍蝦標準化養殖基地;潛江市萊克、華山兩家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反租倒包和遷村騰地等方式,分別建成萬畝高標準小龍蝦養殖基地。二是規模化養殖遍地開花。全省各地返鄉投資小龍蝦養殖的達200多人,投入資本2億多元,發展小龍蝦養殖面積達10萬余畝。做過房地產的仙桃人熊勝洪投入1000多萬租下6400畝低湖田開辦小龍蝦養殖場;經營建材的沙洋人經義成投資240萬建430畝高標準“蝦稻共作”基地。三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扶持政策鼓勵規模化發展小龍蝦養殖。潛江市設立400萬元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扶持農民發展蝦稻共作。天門市設立專項資金150萬元,對連片200畝以上、并且改造達標的農戶按100元/畝進行補貼。
——農民增收效應不斷放大 蝦農把稻田養蝦作為增收的主要路子,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采用新的養殖模式、發展生態養殖等方式,大幅提升生產收益。一是提高單產和規格。通過標準化改造稻田或池塘、優化種草技術、投喂精飼料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產值。赤壁市柳山湖鎮團山村張榮才通過加大池塘深度、改種水花生、輪葉黑藻和苦草,實現畝產小龍蝦475斤,畝產值8300元。漢川市汈汊湖琨鵬水產專業合作社采用武漢高龍公司研制的高效小龍蝦專用飼料,并在生長旺期將投喂次數由每天2次增加到3次,8錢以上的“大蝦”占到60%,最高賣到30元/斤。二是靠優化模式增收。“蝦稻共作”、“一季稻三季蝦”等優化水產模式得到廣泛利用,增收效果明顯。鄂州市萬畝湖小龍蝦合作社大力發展“一季稻三季蝦”的高效綜合繁養模式,5000畝水面全年僅靠銷售蝦苗40多萬斤,就比去年多賺了500萬,該模式還在去年底全國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示范項目總結會上被列為農業部主推項目之一。三是靠生態種養增收。稻田生態種植水稻與養殖小龍蝦,有效提升了稻谷的品質,綠色有機的稻谷身價見漲。潛江市蝦稻共作生產的稻谷收購價由原來的1.35元/斤提高到2.23元/斤、每畝僅中稻就增加純收入1000多元;鐘祥市“香稻嘉魚”模式生產出來的無公害水稻,均價達3元/斤,每畝僅水稻增加純收入2000元。
——國內外市場持續火熱 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國內餐飲流通市場“小龍蝦熱”持續升溫。潛江市1000多家小龍蝦餐廳,日容納食客數萬人,年營業額近20億元;監利縣汴河鎮有20多個小龍蝦收購點,全年共1萬多噸小龍蝦銷往各地;湖北小龍蝦批量進入中百倉儲、家樂福等大型連鎖超市,年銷量超過240萬公斤,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賣到28元/只。據統計,小龍蝦批發市場平均價格達40.5元/公斤,同比上漲15.7%。與此同時,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湖北小龍蝦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占有率進一步攀升。“楚江紅”小龍蝦在今年的瑞典小龍蝦節歐式整肢蝦評鑒會上,包攬前三名和第五名殊榮;在美國波士頓國際水產品展上,與美國沃爾瑪、美國海產、加拿大中海科技等國際知名零售商簽下出口訂單超過2億美元。9月14日,中央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外貿出口的小奇兵》專題報道,目前我省蝦殼素以及下游醫藥產品的年出口額達3億美元。潛江華山、洪湖德炎等13家企業獲得歐、美、日、韓等國水產食品自營出口權,產品通過了HACCP國際質量監控體系認證和美國FDA、歐盟EEC衛生注冊。據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數據,全省小龍蝦加工產品出口檢測合格率在99%以上。
——新一輪發展態勢強勁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今年湖北省在小龍蝦苗種選育與供應、養殖模式創新與推廣、產業發展保障與支撐等方面扎實開展了多項基礎性工作,為下一輪小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是召開了全省稻田綜合種養推進會議。按省委省政府領導指示,省農業廳于8月上旬召開了全省稻田綜合種養推進現場會。會后各地相繼出臺有關規劃和支持政策,并將稻田綜合種養納入秋冬農業開發工作重點,在全省掀起新一輪稻田綜合種養熱潮。二是積極探索保險試點。省水產局聯合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在潛江市啟動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積玉口、龍灣、白鷺湖等10個鄉鎮投保800多戶,覆蓋面積4萬畝、投保金額達160萬元,為蝦農提供風險保證金達3200萬元。試點成功后,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將在全省推廣。三是苗種供應有了基本保障。省政府專項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潛江市打造省級小龍蝦良種選育中心,該中心進入邊生產邊建設的階段。同時,“一季稻三季蝦”高效綜合繁養模式正在全省得到大力推廣,將為下一輪的小龍蝦養殖提供苗種保障。四是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地方政府通過宣傳推介、出臺政策等方式,不斷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打造小龍蝦全產業鏈條。潛江市成功引入15億元人民幣,擬建56萬平方米“中國潛江生態龍蝦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小龍蝦電商平臺和全球最大的小龍蝦批發市場。未來5至10年,該市還將建成220億元產值的甲殼素深加工產業集群,打造世界“甲殼素之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