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看的生魚養殖規劃與粵海養殖模式
發布時間:2014/11/9 10:32:52 來源:廣東粵海飼料 編輯:秋水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2014年的春天是珠三角水產養殖業的春天,珠三角地區水產養殖主要品種,如生魚、加州鱸、海鱸、黃顙魚、鱖魚等,均迎來了價格行情高漲的的良好開局。市場瞬息萬變,捕捉商機需身手敏捷。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14年的春天是珠三角水產養殖業的春天,珠三角地區水產養殖主要品種,如生魚、加州鱸、海鱸、黃顙魚、鱖魚等,均迎來了價格行情高漲的的良好開局。市場瞬息萬變,捕捉商機需身手敏捷。本文針對珠三角生魚養殖概況,淺析生魚養殖規劃與部分成功養殖模式,以供廣大生魚養殖從業者作參考。 1. 生魚養殖規劃 1.1 何為“養殖規劃” 近幾年,部分水產養殖業內人士提出了“養殖規劃”的概念。在生魚養殖領域,“養殖規劃”是指養殖戶根據自有資金、養殖技術、養殖人員數量等自身條件,并結合魚價走勢、病害流行情況、天氣變化以及政府有無相關扶持政策等外在條件,合理規劃當年及未來幾年的養殖內容,具體包括:放苗時間,苗種規格;池塘面積,放苗量;養殖管理方案;飼料、藥物的選擇;出魚時間,利潤要求,等。其中,生魚養殖規劃應重點考慮放苗時間、放苗量與出魚時間三項內容。 1.2 生魚養殖產業分析 生魚,學名為雜交鱧,為以湖南或山東的烏鱧為父本、廣東的斑鱧(俗名為“港種”)為母本雜交繁育的子一代。在我國,鱧科魚類的養殖主要分布在廣東、湖北、湖南、浙江、山東等地。珠三角地區生魚養殖一般為池塘精養模式,其養殖量可占全國鱧科魚類養殖量的60%-70%。但珠三角養殖生魚主要銷往湖北、浙江兩個地區,然后再以湖北、浙江兩地為中轉站,分銷至國內其他地區,如四川、重慶、貴州、江蘇、上海等。 1.2.1 魚價、苗價受供求平衡主導 生魚出魚價格(塘頭價)的行情變化由市場供給與需求兩大因素共同影響。供給方面,需考慮珠三角地區生魚舊魚的存塘量與新魚的放苗量,以及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烏鱧的存塘量與放苗量。需求方面,主要關注湖北、浙江兩大市場的出貨量。生魚的需求可能受到春節、五一、國慶等節日的拉動出現短期的需求量的上升,即“節日市”;或者受到其它養殖動物疫情(如禽流感)的影響,其它動物食品消費量大量減少,間接拉高了生魚的消費量;天氣變化亦可能產生一定影響,如冷空氣南下促進生魚的消費,2013年7月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高溫,使當地養殖魚類難以上市,進而增加了對珠三角生魚的需求量。筆者認為,近幾年生魚的消費量總體上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出現顯著的大增大減的現象,但每年生魚的養殖量波動相當大,導致生魚出魚價格產生了年度性的周期變化,生魚的供給量是決定生魚價格行情走勢的主要因素(如圖1)。與生魚價格變化規律類似,生魚種苗價格行情走勢亦主要受到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左右,當年魚價好,種苗需求量劇增,種苗價格大幅上升;反之,魚價差,種苗需求量少,種苗價格跌至較低位,即種苗價格與年初的成魚價格、種苗需求量呈正相關關系(如圖2)。但與生魚價格變化規律不同的是,生魚種苗的供給量總體上比較穩定,但需求量卻變化較大,生魚種苗需求量是決定生魚種苗價格行情走勢的主要因素。
1.2.2 生魚養殖產業發展特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珠三角生魚養殖業漸趨成熟,表現出蛛網模型、蝗蟲經濟等產業經濟特點,并長期存在魚價波動大、病害嚴重、種質差異大等三大風險。蛛網模型理論是指大部分生魚養殖戶總是根據上一年度生魚的出魚價格來決定本年度的生魚養殖規模,造成生魚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進而導致生魚的實際價格與預期價格差距過大。而蝗蟲經濟理論是指其它產業從業者或其它品種養殖者以及部分生魚養殖大戶在生魚價格走高時過度擴大生魚養殖規模,導致生魚供過于求,生魚價格大幅下跌,使生魚養殖業陷入低迷或衰退。蛛網模型理論與蝗蟲經濟理論均反映了生魚養殖生產的盲目性,產業發展缺乏理性的引導。此外,潛伏于生魚養殖業的三大風險,增加了生魚養殖效益的不確定性,暴利與巨虧的結果均可能發生。 1.2.3 2014年生魚養殖形勢 截至2014年4月底,珠三角生魚舊魚存塘量占2013年養殖量約60%;雖然魚價利好,但存塘生魚規格偏小,較多未達到上市規格,其上市周期將延長至2014年10月之后。受高漲的魚價刺激,2014年生魚新魚的放苗量將會大幅增加,因同期珠三角其它養殖魚類的價格亦處于高位,所以今年不會出現加州鱸、黃顙魚等魚類養殖戶大量轉養生魚的現象,初步估計2014年生魚新魚的放苗量將同比增加30%左右。根據前幾年生魚價格行情走勢變化(如圖1),2014年生魚出魚價格走勢可能出現與2012年相近的變化曲線,2014年底可能再現6元/斤以下的低價。 近期高位運行的出魚價格極大刺激生魚種苗市場騷動的神經,2014年4月,珠三角生魚黑芝麻報價為400-500元/萬尾,同比增幅約為100%。隨著后續生魚舊魚的出魚,生魚種苗市場亦可能重現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進而催生大量的偽生魚苗或劣質生魚苗,后期種苗選擇應謹慎。 1.3 2014年如何規劃生魚養殖 2014年1月至4月,珠三角生魚價格行情一路高歌,但部分有經驗的生魚養戶深知2014年生魚新魚的價格不容樂觀。2014年生魚新魚的養殖應重點把握頭批魚與尾批魚的養殖。頭批魚養殖的特點是早放苗、早出魚,一般于每年5月10日前放養黑芝麻或朝魚,在當年9月至10月即出魚,避開年底與次年的出魚高峰,可獲得相對較高的出魚價格。尾批魚養殖的特點則是遲放苗、遲出魚,一般于6月下旬才開始放養黑芝麻,于次年6月至8月出魚,甚至延遲至次年年底才出魚,亦可避開出魚高峰與等待較高魚價的出現。中批魚一般于每年5月至6月放苗,于當年12月至次年5月集中出魚;每年中批魚的放苗量均超過當年新魚放苗量的50%。2014年,在新魚價格利空居多的市場預期下,應適當控制中批魚的養殖規模與縮短養殖周期,利用春節市或其它市場因素(如禽流感、冷空氣等)短暫拉高生魚價格的時機及時出魚。此外,2014年中批魚養殖的利潤要求應以微利或保本為目標,將虧損的風險降至最小。 2. 粵海養殖模式 2.1 “大塘大收益”模式 本模式(如表1)的要點主要有:1)適合面積10畝以上的大塘;2)分當年與次年兩批次上市,均選擇在較高魚價時出魚,提前回籠部分資金,減少風險,增加收益;3)第一批成魚上市后,養殖密度降低,提高了存塘魚的生長速度,并可降低整體的飼料系數;4)刮第一批魚上市前后,應加強水體消毒與疾病防治,謹防“爛身病”的暴發。
2.2 “小塘高產值”模式 本模式(如表2)的要點主要有:1)適合面積1-3畝的養殖池塘,且水源優質;2)人為提高種苗放養密度,按8朝魚算,超過2萬尾/畝,增加總產量與總產值,同時可降低飼料系數;3)養殖過程加強水質調控與疾病防治,注重增氧。
2.3 “理性獲盈利”模式 本模式(如表3)的要點主要有:1)適合面積5-10畝的養殖池塘;2)養殖過程注重水質調控與疾病防治,并正常投料,不人為減少投料量,以滿足生魚正常生長的營養需求與降低養殖的飼料系數;3)理性分析魚價走勢,避免賭徒心理,在相對較高的魚價適時出魚,實現轉虧為盈。
3. 生魚養殖業展望 隨著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魚已成為珠三角地區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之一。縱觀近幾年產業的發展變化,生魚養殖業仍屬朝陽產業,多數生魚養殖戶可從養殖生魚中收獲數十萬元、幾百萬元的巨額回報。生魚養殖從業人員的結構正在逐年改變,除了傳統的生魚養殖戶之外,不斷有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行業精英先后加盟,生魚養殖的角色逐漸由謀生的手段向職業的選擇轉變。不論市場如何變幻莫測,生魚養殖從業者都要緊握“養好魚,賣好魚”的經營宗旨,同時持有“堅持就是勝利”的遠見與信心。生魚養殖,切記二忌:忌盲目跟風;忌賭魚價。 文/ 由廣東粵海飼料集團 工程中心 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