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農民將紅樹林移植到自家的蝦池堤壩邊沿,以保護水土流失
茂密的紅樹林是當地沿海的天然屏障
10日,筆者在位于廣東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東南部蔡宅村沿海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看到,這里的600畝紅樹林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保護下,長勢良好。一株株生氣盈然的紅樹林普遍有2米多高,傲然挺立,全然不像和安、南山等鄉鎮沿海的紅樹林品種,低矮細小。最令人稱奇的是,在紅樹林的保護下,附近的蝦池竟然在以夾帶天文大潮著稱的“海鷗”臺風中安然無恙。
正在保護區附近蝦池指導蝦農工作的角尾鄉干部黃開寬告訴筆者,全鄉有蝦池、貝螺養殖場共1.53萬畝,其中蔡宅村1230畝。在前不久的“海鷗”臺風中,除了這里的1230畝蝦池得以幸存外,其余全被海潮沖毀。究其原因,完全是紅樹林的功勞,堪稱是角尾鄉的一大奇跡。
蔡宅村蝦農黃伯回憶說,9月16日下午,登陸徐聞的“海鷗”臺風在蔡宅村海邊卷起了一陣接一陣的天文大潮,向岸上的蝦池猛撲而來。當時,已被政府部門強制撤離回家的他根本不放心自家的8畝蝦池,不顧家人的阻攔,頂風冒雨來到海邊查看。然而,他最擔心蝦池被沖毀的結果竟沒有出現,令他激動不已:只見遠遠撲來的滔滔巨浪一陣猛于一陣,可就是無法逾越茂密的紅樹林,一沖到紅樹林里時,就變得消無聲息了。就這樣,沿片的蝦池都被保住了。臺風后,當很多村民看到其他村莊的蝦池幾乎是蕩然無存的慘景時,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蝦池竟然能保得住。
“看來,國家保護這片紅樹林是有道理的。”黃伯感慨道。據了解,蔡宅村前的紅樹林很早之前就已天然成長在這里的,一直以來,村民都有保護紅樹林的好習慣,沒有人去破壞,使其規模越來越大,并最終引起國家部門的注意和重視,并于2007年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區。
經黃伯的指引,筆者還看到,一些蝦池的堤壩邊沿,均種有紅樹林。黃伯說是蝦農平時想辦法移植的,可見當地群眾對紅樹林的作用看得很高,不但支持國家保護外,還把保護工作根據自己的需求落到實處。
黃開寬說,時下是候鳥南遷時期,這片寬闊的紅樹林還成了候鳥的最佳棲息地。現在,在這里停留的候鳥成千上萬,每到清晨或傍晚,大批候鳥聚集在紅樹林里覓食,場面非常壯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