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病害情況
2014年10月份,我省在19個市州、148個測報點進行了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測報,測報點池塘2.77萬畝、網箱3500平方米。經監測,測報點因病害造成水產養殖經濟損失1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損失增加5萬元。
10月份我省主要監測了11個養殖品種,發病較多是草魚和鰱鳙魚,分別發生5種疾病;其次是鯉魚和鮰魚,發生3種疾病。危害較大的是草魚爛鰓病,最高發病率9%,最高死亡率2.2%,經濟損失2萬余元。監測品種共發生了14種疾病,其中:真菌性疾病1種,為水霉病;細菌性疾病9種,主要是爛鰓病、腸炎病、打印病、細菌性敗血癥、潰瘍病;寄生蟲疾病4種,分別是錨頭蚤、孢子蟲、車輪蟲、指環蟲病。
二、下一階段可能發生的病害
病害會隨著水溫的降低而減少,主要應加強預防魚類的爛鰓病、腸炎病、打印病、赤皮病、指環蟲、小瓜蟲、水霉病等疾病。隨著氣溫降低,應做好魚類越冬管理準備工作。攀西地區氣溫相對較高,仍需加強病害防治工作。
1、加強養殖管理。隨水溫下降,魚類攝食量下降,應降低投飼量;可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增強魚體質,提高抵抗力;在并池、轉塘、運輸等操作過程中盡量避免魚體受傷;這期間水溫晝夜溫差變化大,加深池水,調節水質和水位,做好越冬準備。
2、注重水產品質量安全。養殖成魚大量上市,上市前應按《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等要求加強管理,保證水產品質量,做好收儲運環節的質量安全工作。
3、做好翌年各項準備。利用冬閑期,加強養殖環境的清整,做好清淤、曬塘、魚池維修等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