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
由原生動物孢子蟲綱的粘孢子蟲寄生在魚的鰓部或體表上。
2、癥狀
粘孢子蟲主要寄生于錦鯉的鰓部和體表。白色包囊堆積成瘤狀,包囊寄生部位引起鰓組織形成局部充血呈紫紅色或貧血呈淡紅色或潰爛,有時整個鰓瓣上布滿胞囊,使鰓蓋閉合不全,體表鱗片底部也可看到白色包囊。病魚極度瘦弱,呼吸困難,缺氧而致死。
3、流行情況
主要危害1、2齡錦鯉,可引起大批死亡。
4、診斷
粘孢子蟲一般寄生在體表和鰓上,肉眼可看到包囊。取出錦鯉鰓上或體表胞囊內含物放在載玻片上,加少量水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發(fā)現大量充滿視野的粘孢子蟲的孢體,形態(tài)呈卵形或橢圓形、扁平,前端有2個極囊,等大或不等大,即可確診。
5、防治方法:
5.1預防措施:放養(yǎng)前池塘要排盡水,清理過多的淤泥,有條件的池塘進行冬季曬塘。在錦鯉放養(yǎng)前10~12d,每畝用6.5kg漂白粉和100~15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這樣可殺滅淤泥中的孢子,以減少此病發(fā)生。不能從發(fā)病的魚場購買苗種,以減少發(fā)病機會,降低發(fā)病率。
5.2治療:用C型魚用滅蟲靈(魚用溴氰菊醋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呈0.02×0.000001濃度,每d1次,連續(xù)3次;蛴(400~500)×0.000001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25min(水溫在15℃左右),具體浸洗時間視魚的活動狀況而定,每d1次,連續(xù)3次。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fā)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