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拿灣對蝦苗市場反應褒貶不一 明年將出三招應對
發布時間:2014/11/28 11:33:36 來源:《當代水產》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想當年(2013年)科拿灣在中國市場猶如一匹黑馬,訂單從一萬多對,到五六萬對,如此意氣風發,如今卻備受市場爭議,問題出在哪?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科拿灣品種不行,銷出去的苗,客戶反映長不大。”
“蝦苗都長不大,抗逆性好又有什么用。”
“你不用解釋,我就是不要科拿灣的苗,你發SIS苗給我就好。”
“明年科拿灣種蝦沒人要了,幼體才賣2元/萬尾,都沒錢賺,人家SIS幼體能賣5元/萬尾。”
據《當代水產》雜志訊,這是今年市場對科拿灣蝦苗反饋的意見。這是為何?想當年(2013年)科拿灣在中國市場猶如一匹黑馬,訂單從一萬多對,到五六萬對,如此意氣風發,如今卻備受市場爭議,問題出在哪?
交配率、產卵量、幼體產量不如去年
原來,在2013年年底,科拿灣已經嗅到中國市場對科拿灣親蝦不同尋常的訊息。據悉,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苗場、養殖戶開始反映種苗表現欠佳。科拿灣亞太區總裁史建國表示,今年科拿灣在打市場時有所側重,加大印尼、越南等市場的輸送。主要是為了穩定市場銷售量,再去探討中國市場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通常,親蝦的耗損率、交配率、產卵率、育苗成活率和種苗養殖效果等因素影響著蝦苗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決定著親蝦供應商的市場占有率。而科拿灣在哪環節出了問題?最有說話權的是苗場。
權興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下稱“權興水產”)就是科拿灣重要客戶之一。據悉,截止今年10月,權興水產共引進科拿灣親蝦10,600對。據其總經理何權表示,今年科拿灣親蝦問題出在幾方面,一是在交配率方面,較去年的65%以上,下降5%,稍優于SIS;二是在產卵量方面,比去年大概少10%以上,去年進口的3批,產3個月,每1,000對親蝦,平均產幼體不低于5,500~6,000萬尾。“在這一點,有的公司說好的,所以可能是技術員的育苗操作不當導致。”他說。
科拿灣親蝦還是有人點贊
縱使今年科拿灣親蝦在某些方面表現不理想,何權還是力挺科拿灣的。“科拿灣還是有它的優點,在72小時損耗率方面(從夏威夷運輸回到場,72小時內的親蝦死亡率),SIS在5%以內,而科拿灣很少超過3%;在生長速度上,從客戶反饋回來的信息分析,在低密度養殖(畝放在10萬尾內)情況下,與SIS的沒有什么區別,而在高密度養殖環境下,SIS優勢明顯,好比如在畝放25萬尾以上的塘,SIS確實比科拿灣長速快,但科拿灣養殖成功率比SIS大。”
也在使用科拿灣親蝦的廣州金鱷科技(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胡裕松對科拿灣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科拿灣的抗應激能力比較強,經長期運輸回來的恢復能力也比較強。在交配率以及產卵量方面,科拿灣親蝦交配率比SIS高,產卵量比SIS高5%~8%,單產量能達35萬~42萬尾,SIS在27萬~35萬尾之間,用1,000對親蝦做平均來計算,一晚能產6,000~9,000萬尾,比SIS高25%~30%;在育苗成活率方面,在6月份前,公司在海南文昌的孵化率比較高,基本有60%~80%。而SIS進口到場時間稍微晚點,按5~6月份的數據看才40%~60%;在生長速度方面,在苗場培育過程中,甚至培育到P20,長速相差不明顯。至于發出去苗的表現,就見仁見智,有些客戶說SIS長速快,有些則更青睞科拿灣。”他說道。所以胡裕松對科拿灣親蝦今年的表現還算比較認可。
外部環境或是主因
業內一直流行這么一個說法,只要還有人能把蝦養出來,賺到錢,就不能說蝦苗有問題。所以以上兩家苗場老板的說法可以看出,科拿灣的種苗并非那么差?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外界評價如此差?讓我們一起聽聽業內人的聲音。
胡裕松系統地分析道,從客觀來說,存在三種情況。第一是種蝦出問題,這是種蝦公司自身的問題。第二是苗場出問題。因為一般苗場老板不會說自己苗場出問題,生產經營不好時,往往把責任推到種蝦身上。首先是整個水質問題,今年肯定比去年差,環境在不斷惡化。還有苗場的設施老化,管道的清潔消毒工作是否到位等。這些都會導致蝦苗成活率低,往往就要用藥來挽救。如果使用過多抗生素,那肯定會影響它的成活率、生長速度,甚至影響它長成成品蝦的表現。這就是操作手法以及用藥問題。第三是養殖場的環境在發生變化。
何權則舉例子表示:“好的苗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差的苗負面影響大。去年7月(具體哪天得看基地記錄)有5天出的幼體質量很差,當時氣溫很高,將這些幼體培育發出去,客戶反映都不長。假如是親蝦問題,肯定是全部批次的苗有問題,不過只有那5天,所以我也不敢說親蝦有問題。但是這5天差苗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據悉,隨著負面新聞的傳播,銷量快速飆升的品牌,往往是經不起打擊。因為大家還是對它存在懷疑,沒有形成很好的信任。這事折射出科拿灣的品牌還是沒有完全得到業內人的信任。
業內資深人士陳某(不愿意透露姓名)分析,這很大可能是由于科拿灣銷售量一下子飆升,市場對該品牌認知度還沒很好消化,還有存在大量跟風的苗場,對其信任程度不夠高。加之市場出現負面消息,不少苗場(特別是跟風訂購科拿灣親蝦的企業)擔心幼體以及苗會積壓,繼而選擇降價大量拋售,自然會形成惡性競爭,導致大部分苗場主動或被動降價,最終影響到科拿灣整體蝦苗價。
隨著價格下跌,相關苗場只能選擇降低成本運營,這將直接影響培育過程(包括營養配搭、設備設施等)的資金投入,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畢竟好苗需要好基因的同時也需要好的后天培育,營養配搭不容忽視,隨著苗的質量下降,價格更賣不高。還有市場上出現養殖戶、經銷商等,把養殖不成功的責任都推到蝦苗身上。自然就會有不良商家用二代苗冒充科拿灣蝦苗出售,這將使科拿灣市場進一步惡化。”陳某說。
據悉,不少企業一直保持高價位運作,承受著市場負面影響的壓力。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些苗企在培育手法上應該會舍得投入,保證蝦苗質量,也許是對科拿灣蝦苗是一個利好消息。
控制親蝦總進口量,提高服務,讓云數據說話
對于科拿灣現在局面,該如何應對?各業內人士又有何高招,讓我們也聽聽業內人的一些思考及建議。
何權認為,首先要在親蝦選育下工夫,其次要對市場做監控管理工作。“科拿灣親蝦來到中國,應該怎么育苗很重要。若親蝦基因好,育苗手法、水質條件等不行,也會嚴重影響蝦苗質量,所以要有選擇性地跟苗企合作。還有在蝦苗特別緊張時候,好比如今年6~7月,存在“二代苗”冒充科拿灣苗銷售情況,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他說。
胡裕松也提出了他的獨特見解,現在已經是服務的時代,賣的不單單是產品的價值,還有服務的附加值,可從提高服務質量角度思考怎么做。還有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定位、信念,才會有經營的理念、經營策略。同時要適應市場,不能閉門造車,不管是選育生長速度快品種,還是抗病力強品種,都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產。
“我認為,科拿灣的定位是做世界最好的親蝦公司,有世界一流的選育專家,有一流的場地,有一流的團隊,就要做出一流的種蝦出來。”胡裕松說。
史建國透露,現在的初步想法是明年將往這三條路走——選擇優質客戶,控制好量,做好服務。苗場這塊要選擇正規的苗場合作,小場不急于出售。進口量計劃控制在5萬對左右。還將派人下一線做服務以及采集數據,而且這數據的量一定要大,才具有說服力,日后讓數據來說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