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了解到,一批次進口三文魚被檢測出致病菌。對此,檢驗檢疫專家提醒消費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保證海鮮100%安全,因此不要迷信進口貨。同時,在食用時將海鮮煮熟可以減少病菌危害。
三文魚是餐廳、酒店中最常見的生食海鮮,許多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往往都會打出“進口”的招牌。但是記者核對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發現,這進口的三文魚也不都是“放心牌”。由深圳一家貿易公司從挪威進口的6695.8千克的冰鮮三文魚因檢出鮭魚貧血癥病毒而被銷毀。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鮭魚貧血癥病毒可以引發傳染性鮭魚貧血癥,該病毒與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屬于同一家族。傳染性鮭魚貧血癥是人工養殖的大西洋鮭魚中出現的一種高致死性疾病,屬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的必須通報的動物疫病名錄。該病的傳播途徑廣泛,致死率最高可達100%。
除了這一批次三文魚外,廈門一家企業從越南進口的雜魚漿因為菌落總數超標而被退貨;深圳市一家企業從日本進口的冰鮮蝦、夷扇貝因無機砷超標而被銷毀;日照一家企業進口的凍格陵蘭鰈庸鰈魚、凍格陵蘭鰈庸鰈魚頭等多批次產品因包裝不合格被銷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