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期關于農資電商的討論,似乎最坐不住的好像是經銷商。在各種平臺上參與討論的內容也是關于經銷商如何應對電商的更多一些。尤其是看到農一網的相關報道以后,我更是接到好多經銷商的咨詢電話。
市場經濟的發展基于市場競爭壓力的推動,科學技術則是提升競爭力最有效的措施。
什么是科學技術?種地需要科學技術。市場營銷也需要科學技術?
其實,科學技術就是讓我們的生產和生活變得更輕松、簡便、有效和健康。科學技術有兩層含義,一是科學,就是對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研究,找到和人類生存有價值的要領。第二是技術,就是把科學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和生活當中,最終實現便捷、輕松、有效和健康的體驗。
商品銷售模式和手段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是整合利用當時所有的技術措施盡量更高效率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自古至今的農業生產發展其實也是科學技術應用逐步完善的歷史演變。農資供應模式也會隨之不斷地有適應性改變。比如,1990年之前,我國農業生產比較落后,科學技術應用水平較低,一切都在“計劃”中運行,農用物資供應也就很簡單,供銷系統就可以滿足生產需求,農資銷售也就無技術可談;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后,新品種和新肥料的投入,使農作物產量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提升,農資新產品在農業生產中的價值逐漸被農民體驗到,1990年以后農資產品逐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促使農資銷售單位多元化逐漸顯現,市場競爭逐漸加劇。農資銷售也由坐等農民上門購買逐漸演變到下沉銷售,連鎖店、直銷店、品牌形象店等銷售模式和措施也屢屢呈現,不論成功與否,最終收效如何,實際上都是圍繞如何滿足農民的需求而做的銷售模式上的努力。
農資電子商務其實也是一種整合現代移動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的新的銷售模式和手段,除了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鮮感和虛榮心之外,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滿足客戶在產品選擇性和性價比上的更深體驗。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比傳統渠道銷售模式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價格更透明、分工更加精細、運營更加專業。但是,任何一種模式的應用,需要各種資源的整合與參與,否則很難穩步前行。淘寶和京東們的今日輝煌,離不開物流行業的同步發展和配合,也離不開金融支付上的便捷。農資不同于普通商品,尤其是農藥,不但需要特殊的物流配送,更需要有正確的技術指導和科學的應用。農業生產的發展,其實就是解決如何生產出更多優良品質的農產品和怎樣把這些農產品賣出去讓農民賺取到可觀的經濟收益。所以,農資電子商務遠非普通電商那么簡單,需要與之配合的資源和機構會很多,這也就給傳統渠道上的經銷商提供了新的機遇。
第一,逐步強化技術服務水平,蓄積經驗和口碑。我國國土面積廣袤,農業生產水平差距很大,對于比較落后的地區,可能土地流轉速度稍微慢一些,新模式的農資電子商務營銷來的也可能晚一些,但也是早晚的事。當地的農資經銷商雖然不必現在就忙著去應對新形勢的沖擊,但也應該有意識地逐漸提升農業技術服務水平,在農資銷售的同時,指導和引導農民選擇更合適的產品、應用更實用的技術管理莊稼。一方面可以積累應對規模化種植的技術服務經驗,也同時在當地樹立起技術服務的口碑,一旦機遇顯現即可出手。比如,在山西省某縣有二十萬畝梨樹,但近幾年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減少,粗放管理導致樹連樹枝壓枝密不透風的果園,病蟲草害的防治成為難題,有的農民干脆就放棄了管理,但又不愿意把果園流轉出去。以往以銷售果樹農資產品的農資經銷商感受到的壓力倍增。其實這就是一個商機,經銷商可以先拿自己家的果樹開刀,重新規劃果園密度,刨掉密度過大的部分果樹,開出利于機械作業的通道,購買一臺小型風送式噴藥機,一個人完全可以干幾個人的活,作業工效的提高意味著效益的增加,再加上果園有一個更合理的密度,不但能夠更好地控制病蟲草害,還可以生產出果型更好品質更良的果品。當農民看到如此這般,可以更輕松管理果園,還有更好的收益,其示范意義就會顯現。屆時,經銷商進可以以更合理的成本流轉更多果園,成為種地大戶;退則可以轉身做統防統治服務,先人一步搶占市場,即便是電商來了,技術服務又舍我其誰?
第二,對于經濟發達,土地流轉較快,規模化種植已經展開的地區,經銷商則可以和合適的電商平臺或企業合作,轉身做技術服務、或物流配送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技術和往日的技術并不是一個級別的水平,規模化種植的作物管理風險比分散種植高得多,專業化水平非常高。首先需要在系統化的基礎之上,制定出針對性更強的病蟲草害防控方案,還要考慮到機械化作業的特點,高效率實施。這往往不是一個人就能夠做得到做得好的,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協調實施。比如病蟲害預報、解決方案制定、田間作業等。
第三,對于大經銷商,未來的商機可能會更多,只要能夠把握好時機,理清思路,找到方向和方法,前景會更好。第一,可以轉身做當地的物流集散中心。農業生產和病蟲草害的發生往往有即時性,一些病蟲害突發性較強,除了加強預測預報以外,在物資配送速度上有更高的要求。提前儲備一部分應對暴發性病蟲害的農資產品就尤為重要。此任則非當地大經銷商莫屬;第二,轉身做資源整合平臺。農資電子商務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多個資源才能順暢運營。比如病蟲害預測預報信息的發布和傳遞、統防統治的協調與實施、作物解決方案的制定、金融支付、農產品生產監管和銷售、物資儲備和配送等。
第四,有實力的經銷商直接轉身做區域性O2O農資平臺。就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展開區域性的農業物資銷售。
目前,包括農資電商和各種模式都瞅準了農業這塊蛋糕,蜂擁而來紛沓而至,有的人驚呼狼來了,有的人則靜觀其變,有的人以不變應萬變,有的人認為未來的農資電商首先滅掉的是渠道經銷商等,各種說法很多。但我認為,變,是必然,但那是營銷模式之變,不變的是讓農民有更好的體驗。不論哪一種營銷理念和模式,滅掉的是思維陳舊滿足客戶需求意愿的步伐和措施落伍,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任何環節的企業或個人,而不一定就是哪一個層次的人或單位。(作者:趙占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