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國內地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進行日本對蝦人工育苗的研究,至于大規模生產則始于1989年。在這之前,日本對蝦的養殖主要靠捕撈天然蝦苗,1989年才開始進行日本對蝦人工育苗,先后在廈門水產學院胡晴小組教授、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陳木教授、南海水產研究所汕尾試驗站翁雄站長等專家育苗成功之后,經過幾年的發展與提高,現已具備年產日本對蝦苗十幾億尾的能力,促進了南方沿海各省市(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的日本對蝦養殖。
最近幾年,我國南方沿海和北方部分地區利用改造的舊蝦塘和一些新開發的蝦塘,進行試養日本對蝦,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南方沿海的日本對蝦養蝦池大都是以土池為主,蝦場大多是潮間帶建造連片的土池,如廣東省汕尾市的紅草蝦場的蝦池連片約2000多畝,每個池面積在10-20畝,池底砂泥或泥砂質。灘面深1-1.2米,略向排水閘門傾斜。蝦池兩端設有寬一米的進排水閘各一座,每個池配備10-14英寸(1英寸=0.025米)的抽水機1-2部,主要依靠潮汐進行排灌,在小潮期間和必要時采用抽水機提水。蝦池外圍筑有防浪大堤壩,壩上建有進水大閘和排水大閘;圍內設有進水渠道和排水渠道,分別與各個蝦池的進水閘相通。海水經進水大閘→進水渠道→蝦池進水閘→蝦池,又經蝦池排水閘→排水渠道→排水大閘→排出場外,形成排灌分開的進排水系統。這種蝦池投資少,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較好,利于發展。
現把有關養殖日本對蝦的情況介紹如下,供讀者參考。
廣東省汕尾市養殖日本對蝦試驗
廣東省的汕尾市城區紅草鎮養蝦場的781畝蝦池于1990年10月進行日本對蝦養殖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把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養殖條件
(1)蝦池 試養面積781畝,每個蝦池面積15-20畝,池底為泥砂質,水深1米,池的兩端設有寬1米的進排水閘一個,放苗前一個月放干池水,進行清塘除害:徹底清理池底殘餌、淤泥等雜物;加固池堤,堵塞漏洞,進行曝曬;放苗前15天每畝施生石70千克,漂白粉5千克,進行消毒。
(2)水質調控 海水相對密度1.010-1.024,pH值7.5-8.3。蝦池浮游生物豐富,沒有工農業污染。放苗前10天左右,蝦池進水80厘米,每畝施尿素1千克、磷肥0.1千克,培育基礎餌料,使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為40厘米左右,以后視各池水肥度酌量施用。
(3)排灌條件 所在養蝦場的進排水分開,符合養蝦池排灌要求,確保水質穩定,每個蝦池配備10-12英寸抽水機1-2部。
(4)其他配套設施 每個養蝦池有管養柵1間,小船1艘以及其他網具等和飼料觀察臺。
2.養殖方法
(1)放苗 蝦苗從10月5日至11月6日分四批放完,平均每畝放苗2萬尾。蝦苗體長0.8-1厘米,健壯活潑,體表呈灰褐色,放苗時,蝦池水深0.8米,水溫25-27℃,相對密度1.010-1.013,pH值7.8-8.2以上,均與育苗池情況相接近,透明度30-45厘米,呈茶褐色,放苗后15天把池水逐漸提高到正常水位。
(2)投餌 餌料采用海豐水產顆粒飼料廠研制的配合飼料。所用飼料除45畝池在養殖中期投含蛋白質40%的以外,其余均含蛋白質50%以上。養殖期間添加一些鮮活飼料以增加對蝦的營養,有小雜魚、蝦姑魚和小貝類等,進行認真消毒處理后才投喂。
投餌時間一律在夜間進行,一般在晚上18-19點鐘,投餌量為全天的50%,晚上23點投20%,凌晨3-4點投30%,視對蝦攝食情況做調整。
(3)養殖管理 養殖前期以添水為主,即每天加水3-5厘米,中后期每天換水量30%左右,使池水保持相對的肥度,一般在脫殼前2-3天施用生石灰25×10-6,茶麩20×10-6,以清除有害的病菌和魚類等敵害生物,同時又促進對蝦蛻殼整齊。具體情況要具體掌握。
(4)日常巡塘觀察 每天上午6點和下午16點定時測定池水的溫度、相對密度、pH值、透明度、水色并做好記錄,同時注意觀察對蝦活動、攝食、蛻殼及水質適應情況。特別在天氣悶熱、氣溫突變、陰雨天和黎明之前,更要注意加強巡池控查,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
3.結果與討論
從1991年2月上旬開始收蝦至3月下旬收完,養殖周期為125天,對蝦總產量達59356千克,平均畝產76千克,最高畝產125千克。平均體長10.2厘米,成活率45%,餌料系數為2.50。經養殖結果取得如下幾點體會:
1)日本對蝦可在華南地區秋季放苗,冬、春季收獲,從而有效地調節各季節對蝦的生產和上市。在南方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可每年養殖對蝦2-3造次,有利于提高養蝦的經濟效益。
2)試驗表明,日本對蝦在水溫18-27℃時生長較快,13℃以下攝食量減少,9℃以下不攝食,水溫驟降(日溫差超過8℃時)不攝食。因此,放苗時間最好選擇在氣溫較溫和且穩定的月分,汕尾地區以10月為宜。在寒流到來之前,使日本對蝦有一個較適合的前期生長期。由于冬、春季氣溫較低,對蝦生長較慢,蝦苗不宜放太密,本地區普通蝦池水深只有1-1.5米,每畝以放養1.5萬尾左右為宜。
3)日本對蝦有很強的潛沙習性,晝伏夜出,因此投餌宜在夜間進行,以晚上19點左右攝食最旺。日本對蝦不作索餌洄游,而是散布在全池灘面上攝食,故投飼應全池均勻撒投。飼料的蛋白質要求較高,試驗證明明在相同的養殖條件下,投喂蛋白質含量50%以上的顆粒飼料,要比蛋白質含量40%以下的長得快。
4)試驗表明,水質肥沃,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較多的蝦池,日本對蝦生長較好。因此要掌握好換水量,既要通過換水調節水質,又要保持水質穩定,養殖前期以添水為主,中后期換水量分別以20%和30%為宜。
5)適時適量施放生石灰和茶麩,對消除池水有害物質和敵害生物、促使日本對蝦蛻殼有重要作用。本試驗所有蝦池,都在日本對蝦蛻殼前2-3天施放生石灰25×10-6和茶麩20×10-6。結果對蝦都在施用后2-3天內蛻殼整齊,而且在中后期池水透明度只有30-40厘米,極少發生病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