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蝕鱗癥: 由于水質管理不當,長期飼養在舊水(水中蓄積過量無機鹽類,導電度破千)的龍魚其鱗片的第一鱗框開始呈現剝落般漸漸溶蝕,整體感觀猶如鉅齒狀一般,然后側線的小孔逐漸變大,嚴重時會并發“蝕斑癥”,若不實時處置腐蝕部位容易引發二次細菌感染,鱗片缺口及頭皮也將出現嚴重潰爛情形。此癥最常出現在對水質較為敏感的過背金身上,紅龍亦有少數感染例子。良好水質并不會有此病產生,若自家龍魚不幸患有此癥,可先利用抗菌藥劑抑制菌類感染。不過治愈后魚兒缺損的鱗片并無法完好如初,這時唯有運用麻醉手術將缺損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長。不過有一點需特別注意,不可一次將全部的蝕鱗拔除,需分多次進行,也就是說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長出后在考慮施行下一次手術。因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魚兒所受的營養無法有效分散給所有新生的鱗片,會有部份受影響而畸形。治療期間要盡可能地提供魚兒最佳的營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