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月15日上午,9個滿載魷魚制品的集裝箱在舟山港綜合保稅區配套碼頭裝船前往日本。“以前企業將貨物通過陸路運輸到寧波進行轉關,一個集裝箱的物流成本接近2000元,現在通過水路運輸,最低只需幾百元的物流費用。 ”舟山外輪代理有限公司業務員韓維東說。
韓維東口中的集裝箱水路運輸渠道,是綜保區開通不久的“太倉內支線”。該內支線連通日本、韓國,目前主要出口商品為魷魚制品等加工水產品。
近年來,在進出口貿易的帶動下,舟山市企業進出口集裝箱數量呈遞增趨勢,每年在2萬~3萬標箱,大多數通過陸路運輸的方式,到上海和寧波進行轉關,運輸成本較高。去年11月,綜保區開通“太倉內支線”,為本地水產企業帶來了福音。
據測算,目前企業在家門口報關,將貨物通過水路運輸出口至國外,平均運輸成本可節省10%。
加工水產品在監管過程中,會因反復開箱裝卸而對產品品質造成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舟山海關“對癥下藥”,創新采用“上門監裝”和“隨車監管”兩種新型監管模式,保證產品品質。
據舟山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確保內支線船抵達太倉口岸能夠及時對接國際班輪船期,舟山海關還開通了綠色審批通道,第一時間為企業辦理相應轉關放行手續。
統計數據顯示,自內支線開通至2014年底,綜保區已累計出口集裝箱106標箱,貨重1063.4噸,貨值494萬美元。通過內支線出口貨物的企業已由最初的2家增長到10家,出口量也在穩步上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