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1月底,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即將公布。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一號文件主題將聚焦“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全文主體框架分五個部分,共三十二條。提出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改革是動力,法治是支撐。文件已經下發地方。
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討論稿)》,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有望成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
一號文件更強調“落地”
相較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今年一號文件的主題未變,只是用“進一步”替代“全面”。
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只是討論稿,后來在正式成文時進行了修改。不過,主題仍然是圍繞“農業現代化”展開的。從主題的內容和要求來看,2013年至今的三個中央一號文件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和連續性”。只是側重點不同。法治是承接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會議精神。
之所以仍然關注農業,主要在于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現實與歷史的重大任務。此外,在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農業發展要主動適應這一轉變。
除此以外,農業自身發展面臨新的矛盾和問題。一方面,資源約束矛盾,另一方面是,生態環境受損,資源利用開發的強度過大,農業生產能力越來越接近極限。
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到,雖然中國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但是農業面臨四大難題:一,遭遇“天花板”,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已經全面超過國際價格;二,“地板”上升。農產品成本仍在不斷上升;三,補貼“黃線”,加入WTO的承諾使得“黃箱政策”的補貼不能再繼續增加;四,生態環境對農業亮起了紅燈。
這就要求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質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應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
此外這次文件更強調做法和途徑,而非理念、思路。知情人士表示,這主要在于中央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精神要落地,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和辦法來解決。
工商企業要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此次一號文件提出要保證農業農村投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為了讓市場對農產品價格進行定價,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至于今年,文件規定,將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
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到,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知情人士透露,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因此這次文件鼓勵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
對于工商資本下鄉,中央多次強調嚴禁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民土地。今年要求,土地經營權流轉要尊重農民意愿,不得硬性下指標、強制推動。盡快制定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準入和監管辦法,嚴禁擅自改變農業用途。
此前多名農業學者對記者表示,企業經營和農戶經營,要有分工。企業要干適合自身的,不要跟農民去搶。根據國際經驗,不是一種經營主體代替另一種經營主體。
知情人士透露,盡管這一內容在去年已經提過,但是在做的過程中,偏離了大的要求。不是,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而是非此即彼的替代模式。這次文件很重要的指導思想是,總結多年經驗,進行糾偏。更重要的是規范引導。
至于工商企業,中央鼓勵其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知情人士表示,工商企業還要跟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直接租地的方式,潛藏著非糧化、非農化的風險。“不拿地一樣可以搞好農業。”
因此,文件要求,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
土地確權“總體上要確地到戶”
值得關注的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這兩個方面內容在今年一號文件中都有所涉及。
對于前者,對土地等資源性資產,要重點抓緊抓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擴大整省推進試點范圍,總體上要確地到戶,從嚴掌握確權確股不確地的范圍;
對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有效機制;
對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明晰產權歸屬,將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總體上要確地到戶,從嚴掌握確權確股不確地的范圍”與去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可以確權確地,也可以確權確股不確地”不同。
知情人士表示,應該說,去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確股”,確股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沿海發達地區,結果,好多地方,沒有這種情況,但還是做了。因為這樣,可以將地給拿走。就重新搞集中連片,或者是為集中連片做準備。
至于后者,一直備受矚目。文件再次強調三個前提: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分類實施,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文件提到,賦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出讓、租金、入股權能,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機制。知情人士表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兩個條件約束下,實際上這塊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并沒有多少。
此外,在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文件也要求,主動適應農村實際、農業特點、農民需求,不斷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鼓勵各類商業銀行創新“三農”金融服務。做好土地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工。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債券。
關于水利、林業、供銷社合作社和農墾,文件中都有所涉及。文件要求,明晰農墾國有資產權屬關系,建立符合農墾特點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推進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
健全農村法治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到依法治國。文件也承認,農村是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必須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
設施農業農藥豬肉大豆大豆油農藥蔬菜生物農藥牛肉溫室大棚水果蔬菜文件顯示,要健全農村產權保護法律制度、農業市場規范運行法律制度、“三農”支持保護法律制度。
值得關注的是,要求抓緊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明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界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之間的權利關系。
文件要求,適時修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研究制定規范各級政府“三農”事權的法律法規,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支出責任。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加快扶貧開發立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