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14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與周邊海洋國家經濟合作不斷向更寬領域、更大規模和更高水平拓展,新領域、新形式、新契機不斷涌現。
海上絲綢之路帶來新機遇
2014年,圍繞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我國積極采取了一系列實質性舉措。中國與東盟就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達成共識,并啟動正式談判。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圍繞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不斷深化互聯互通、產業合作、海上合作和金融合作。亞洲21國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響應我國提出的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我國開展地區合作開發的積極性上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勢頭強勁。第十七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同意將2015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贊賞中方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支持中方提出的使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的全面規劃,為海上互聯互通、海洋科技、海洋科考、海上搜救、災害管理、航行安全等合作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爾代夫、斯里蘭卡、英國、希臘等國也明確表示,支持并積極參與中方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藍色經濟成為發展新前沿
2014年8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四屆海洋部長會議在廈門召開,會議通過了《廈門宣言》和《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方以“藍色經濟”為旗幟,呼吁亞太各成員以海洋為紐帶,加強務實合作,鼓勵APEC各成員促進互聯互通,重視私營部門參與藍色經濟發展與合作,設立藍色經濟示范項目,為實現本區域經濟復蘇與增長、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APEC各成員就藍色經濟概念形成共識,認為藍色經濟是促進海洋和海岸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與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增長的途徑與方式。這一共識上升為海洋部長會議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重要成果。
周邊國家海洋開發戰略新動向
2013年9月,越南批準的《到2020年、面向2030年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海洋環境保護戰略》明確提出,要把調查、可持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發展海洋經濟同國防安全、捍衛國家海上主權和權益緊密有機地結合起來。
2014年10月,印尼總統佐科在就職演講中表示,各界要摒棄分歧,把印尼打造成海洋強國。他強調,印尼民族的未來在海洋,建設海洋強國勢在必行,希望把印尼打造成海上交通樞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重新吸引外國投資者。
區域經濟一體化增添新動力
2014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記者會上表示,APEC各成員決定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批準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亞太自貿區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有利影響顯而易見。亞太自貿區建設將為加快推進APEC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提供新的契機,有助于協調和統一區域內自貿協定規則和標準的制定,也將使太平洋兩岸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廣泛受益,為亞太經濟增長和各成員發展注入新活力。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形態和大進大出、兩頭在海的基本格局。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全面對外開放,這種經濟形態和格局將長期存在并不斷深化。區域合作是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共同發展的主要方式,已日益成為沿海國家的共識。面對新形勢,我國必須及時抓住新一輪國際生產要素流動、科技加速創新、產業調整的重大機遇,加強海上合作,堅持以提高海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有關國家的經濟伙伴關系,打造互利互補型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