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捕撈場景
在國內眾多水產養殖品種里,南美白對蝦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養殖品種,養殖面積大,養殖范圍廣,養殖產量也不低,出口和內銷表現也都很突出。盡管這個產業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依然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優秀的養殖品種。于國內眾多南美白對蝦養殖戶來說,2014年養殖結果都是不一樣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好的結果應該是少于壞的結果。
一個行業,尤其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有人進入,也有人退出,這是不可避免的情況,只有進入沒有退出的行業是不會長久的,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再困難的行業,從業者也會在痛苦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從而不斷進步,雖然進度可能是緩慢的,但是有進步總歸是好事。我們也希望從苗種、病害、價格這三方面對2014年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進行梳理,總結一下成敗得失,希望能為來年繼續上路打下基礎。對蝦養殖業在全國水產養殖中的比重不小,從業人多多,養殖面積大,技術要求不低,國內外銷售情況都不錯,整個對蝦產業早已形成產業鏈了,所以想從一篇文章里總結一年的對蝦情況是不可能的,我也只能選擇一些感覺比較重要的部分和大家一起捋一捋2014年對蝦養殖,主要是從苗種、病害、價格等三方面著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大家也可以通過我們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或者微社區進行交流。
今年養殖三造蝦的養殖戶數量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很多養殖戶連第二造養殖都沒有完成。從全年的養殖總體情況來,今年華東華北的養殖情況總體要好于華南地區,華南四省無論是頭造蝦還是第二造蝦的養殖情況都不理想。尤其是臺風高發期過后,華南四省對蝦養殖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臺風同樣對南方的苗種企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導致后期蝦苗供應緊張,劣質蝦苗趁機大肆銷售,導致后期投苗的蝦農損失都比較大,這個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情況都比較嚴重,這也是為什么從南到北,頭造蝦的養殖情況要好于第二造蝦。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天氣對于對蝦養殖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再加上養殖環境的惡化,不少從業者理念方面的轉變進度較慢,可以說這幾年對蝦的養殖糟糕情況沒有太大改觀,以至于到了年底不少蝦農在總結一年成敗得失的時候,也是苦澀更多一些,不少人也在心底反復問自己,明年還要不要繼續養對蝦了。
苗種:
清明節以后,南美白對蝦主產區從南到北相繼進入投苗高峰期。截至4月底,南方地區基本進入投苗尾聲,華東華北一帶還有部分產區仍處于投苗高峰期。而最早投苗地區,如海南,目前已經有蝦出;廣東已投苗的地區,多已養殖一個月左右。由于前期天氣多變,目前部分已投苗的地區,蝦苗已有發病。苗種選擇方面,隨著養殖戶觀念的轉變,一代苗的銷量較往年明顯增加,尤其是在江浙滬一帶表現尤其突出。養殖戶對于一代苗認可度的提高大概有兩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這幾年養蝦成功率不太理想,原先未使用一代苗的養殖戶想換價格高、質量好的一代苗試試,其次就是現在做一代苗的基地逐年增加,一代苗銷售急需開拓更大的市場,各大苗場對于一代苗的推廣更加積極。
不過悲劇的是,今年養殖一代苗的效果反而不如去年了,這種情況在南方表現的非常明顯,頭造蝦成功率不高,讓花了大價錢投放一代苗的養殖戶心灰意冷。投苗稍遲的華東地區,一代苗養殖情況要比南方好很多。有業內人士認為,投放同樣質量的一代苗,今年南方養殖戶成功率比北方低并不是偶然的,主要是因為南方的蝦塘基本都是養了好多年的,池塘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更何況很多養殖戶清塘不徹底甚至清塘工作做的很馬虎,導致蝦塘環境一年比一年差,再加上南方對蝦養殖密度普遍比華東華北要高,在氣溫高的情況下,病害更容易發生。而華東華北地區一般都是養殖一年一茬的土池,投苗密度比較低,環境負荷壓力較小,蝦塘大環境保持得好,所以即便是同一批一代苗,在南方養的成功率很可能就不如在北方。
到了養殖第二造蝦的時候,又是臺風的高發季節,尤其是臺風“威馬遜”給南方很多蝦苗場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導致不少養殖戶因為不能及時拿到質量有保障的一代苗,質量層次不齊的土苗和劣質苗在秋季的銷量要好很多。不過由于蝦苗質量普遍不如上半年,不少養殖戶載在了第二造蝦上,有的養殖戶連續排塘之后干脆空塘不養了,勉強養下去的生長速度也比較慢,這也是為什么到了今年下半年以后全國對蝦價格持續堅挺的根本原因。
關于一代苗和非一代苗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導致誰更強,確實很難說,畢竟現在養蝦那么難,尤其是那些連續低養成率的養殖戶對于在各方面的投入都會逐漸吝嗇,投什么樣的苗對于他們來說意義并不是非常大,養蝦這時候已經成了一個糊口的事情了。事實上,在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的情況下,投放一代苗的效益肯定會更大,即便在條件一般的情況下,一代苗還是能增加養殖成功的幾率,除非是附近的養殖環境相對糟糕,養殖戶選擇土苗不失為明智的做法。這兩年使用土苗并非一無是處,尤其在很多人養殖一代苗成功率不高的時候,養殖土苗反而能來個“屌絲逆襲”,至少在抗病性方面,土苗還是比一代苗有點優勢的,一代苗扛不住的病害,土苗抗住了,產量是不高,但是養成了,這也算是一種成功。所以對于養殖戶來說,選擇什么樣的苗種真的是要摸清楚自己那一帶的情況,不要盲目跟風。還有個理想的假設,如果大家都用一代苗,養殖都很成功,我們能不能想象一下每年捉蝦的價格會是什么樣呢?那樣至少老百姓吃蝦不用花大錢了。
病害:
今年從南到北,南美白對蝦養殖病害都比較嚴重,其中南方要比北方嚴重,高密度蝦塘的發病率一般要高一些,老塘的發病率要高于新開塘。。。。。。這些都是經驗性的總結,事實上今年對蝦養殖戶遇到的病害真是五花八門,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病害品種好像沒有增加什么,但是破壞性大的病害多了很多,病害頻繁導致更大范圍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成功率明顯下降。過去幾年,要么說偷死特別瘋狂,要么說EMS比較厲害,今年則是“多點開花”,EMS,偷死、白便、紅體、空腸空胃等等病害似乎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少病例報告,養殖戶防不勝防,深受其擾。從去年開始EMS(Early Mortality Syndrome早期死亡綜合癥)給全國對蝦養殖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到了今年,加上養殖環境的惡化、臺風肆虐等等因素影響,EMS幾乎成了不治之癥,各種對蝦技術交流會討論會必談EMS,蝦農早已到了談EMS色變的地步。
從2014年的情況來看,南美白對蝦養殖依然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上半年不少地方天氣情況不錯,到了下半年受持續高溫及臺風天氣影響,南美白對蝦養殖戶的日子就進入了“煎熬”模式,發病最多的還是從夏天開始的,尤其是暴雨等極端天氣對于養殖戶的打擊最大,臺風前后暴雨天氣最多,暴雨前后都會給對蝦養殖戶造成很大壓力。首先在暴雨來之前,氣壓低天氣悶熱導致蝦塘溶解氧下降,少數藻類菌類等微生物開始死亡,對蝦活力狀況也變差;暴雨期間,蝦塘水溫下降,光照減弱,菌類藻類開始大量死亡,藻相菌相出現轉換,池塘的微生態結構急劇變化,對蝦“應激”反應加重;暴雨過后,如果天氣晴熱的話,多數池塘藍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敗,導致池塘水質變差,底層缺氧,對蝦容易患病,發病率較高。如果暴雨過后天氣仍未立馬好轉,持續小雨或者陰天的話,養殖戶肥水用藥等“善后工作”的效果同樣很差,病害情況也不會少。
具體的病害來說,EMS方面的研究還在進行中,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學術觀點,關于EMS的病因,說法頗多,不一一列舉了,因為短期內關于EMS的研究也無法給養殖戶提供直接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案。實際處理過程中,可能部分養殖戶或者廠家技術員有解決EMS的經驗總結,但是屬于比較獨立的個案,換到其他環境條件就會出現無效的情況。有時候距離非常近的兩個蝦塘,EMS同時發生,很可能一個蝦塘能有效控制,另一個蝦塘就損失慘重。嚴格來說,每個蝦塘都是一個獨立的環境,同樣的處理方法不一定有廣泛的適用空間。
從發病的范圍來看,華南四省發病情況差異沒有那么大,不過華南和華東的差異就比較大了,首先就是病害爆發的時間段不一樣,這也是投苗時間有差異導致的。其次就是臺風的影響范圍沒有2013年那么大,2014年華東地區受臺風影響的程度明顯小了很多。沒有臺風不等于沒有暴雨,夏季持續高溫的時候,華東地區暴雨天氣仍然不少,放苗時間早的養殖戶排塘率也不低。相對而言養普通苗的蝦塘情況會好一些,普通苗的生長速度不如一代苗,但是在抗病性方面還是有優勢的,尤其是今年投苗初期病害頻繁的時候,普通苗的存活率情況要好于一代苗,這也是為什么今年華東地區養第二茬蝦的養殖戶多了。養第二茬蝦的人多了,不是說華東地區養殖模式有改變,而是養殖戶的無奈之舉,今年前期江浙地區投苗后排塘率升高,補苗的養殖戶增加了。
2014年除了普通苗養殖成功率升高這個特點比較明顯之外,還有個特點也值得養殖戶考慮,就是采用魚蝦混養模式的養殖戶成功率相對較高。目前我國從南到北的魚蝦混養模式里對蝦苗的密度普遍較低,差別主要是在于混養的魚品種不同,草魚羅非魚花鰱鯽魚鯰魚甲魚等是淡水蝦養殖戶常選的幾個品種,藍子魚、軍曹魚、青石斑魚、鯛魚類、鲆鰈類是海水蝦養殖戶常選的幾個品種。不同的混養魚的品種在魚蝦混養模式里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草魚鯰魚石斑魚軍曹魚等主要是吞食病死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斷病害傳播,而雜食性的籃子魚比較喜好攝食大型藻類,可以刮食底棲藻類比如青苔。混養魚的功能也并非單一的,比如草魚除了可以吞食病死蝦之外還能和對蝦形成食性互補,不會和對蝦搶食,而游水速度較快的軍曹魚除了能吃掉病死蝦之外,還能在蝦塘里產生“鯰魚效應”從而提高對蝦的活力。
價格
在價格分析這部分,主要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從頭捋一下2014年對蝦價格的走勢情況。事實上影響對蝦價格的因素太多太多,不是一兩句話一兩段話能說得清楚的。對于養殖戶來說,要經常關注對蝦價格把握市場行情選擇合適的出蝦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養得好不如賣得好”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再關注市場也不能忘了養蝦才是根本,把蝦子養好了養大了,才能在價格合適的時候讓自己多賺點錢。
1月份,全國范圍對蝦供應量不多,還是華南地區對蝦存塘量最多,價格已經基本沒有上漲的空間,雖然說春節在一月份,但是蝦價在春節到來之前已經有足夠的時間上漲,漲價的勢頭在春節前是一直維持的,但是隨著1月份底冬棚蝦陸續上市了,蝦價上升的勢頭也結束了。
2月份,對蝦漲價勢頭不復存在,都是春節對于蝦價的刺激效果還是很大的,即便是冬棚蝦陸續上市了,蝦價也沒有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蝦價下滑是在春節假期結束之后市場需求減少才開始的。
3月份,華南地區冬棚蝦供應量減少,尤其是一斤40條左右的蝦明顯減少,對蝦市場供不應求,蝦價出現反彈。
4月份華南氣溫回升,再加上清明前后陰雨天氣雙重因素導致對蝦病害抬頭,病蝦上市沖擊蝦價,4月下旬有蝦的養殖戶也選擇在五一之前出蝦,從而開始新一輪的清塘放苗工作。4月份蝦價下滑的另一個因素是溫度回升之后,各種野生捕撈的水產品上市量增加,市場上可消費的水產品數量品種增加,對蝦消費需求有所下滑。
5月份,華南地區雨天增加,投苗早的養殖戶已經有排塘的了,對蝦發病率也不低,早期養殖的成功率普遍在四五成左右,各個地區之間也有一些差別。五月份既有開始投苗的養殖戶,也有補苗的養殖戶。損失慘重的養殖戶甚至開始了中造蝦的養殖,2014年頭造蝦和二造蝦之間的區別越來越模糊,主要就是病害較多,補苗或者排塘的養殖戶較多。成品蝦供應方面,5月份江蘇如東地區小棚蝦集中上市量不少,再加上南方病蝦較多,5月份對蝦價格總體下滑,尤其在5月下旬比較明顯。
6月份,華南一帶天氣比5月份還要糟糕,持續高溫天氣加上暴雨突襲導致蝦塘PH值和水溫發生變化,藻類大量死亡又造成水體缺氧,蝦塘環境平衡遭到破壞,有害微生物繁殖量增加,塘底有毒物質積累過多,對蝦發病、中毒的情況較多,養殖戶壓力比較大。6月份華南地區大規格對蝦數量非常少,有的養殖戶因為排塘過后繼續放苗,對蝦規格非常小,有的養殖戶頭造蝦養的不錯的,到了惡劣天氣明顯增多的6月份也是心驚膽戰,蝦塘如果有異常會抓緊處理,幾天內搞定不了的,就會直接抓蝦。華南產區病蝦集中上市,而加工廠開工率不高,對蝦價格下滑厲害。華東產區溫棚蝦銷售進入尾聲,供需基本保持相對穩定。
7月份的情況跟6月份相比變化不是太大,主要還是天氣方面的問題,天氣變化頻繁導致蝦塘水質變化比較頻繁,養殖戶在調水產品等非藥品方面的投入明顯增加,很少有養殖戶有耐心持續用藥來控制病害。7月份華南地區對蝦上市量增加,但由于前期天氣影響,上市對蝦價格規格偏小,另一方面,華東地區土池蝦也處于上市高峰,全國對蝦價格總體在下行。
8月份華南地區對蝦存塘量有限,市場流通需求和加工廠收蝦需求導致華南對蝦供不應求價格開始上漲。其實市場方面的需求在8月份沒有什么增加,主要是加工廠方面為了備貨國慶中秋雙節的需求比較旺盛,這是蝦價上漲的主要因素。華東地區對蝦供應量也進入青黃不接的階段,不過高溫多雨天氣也同樣導致華東地區對蝦發病率比較高,導致9月份對蝦供應情況也不理想,價格繼續保持上漲的勢頭。
9月份對蝦價格走勢是先漲后跌,中秋之前蝦價持續上漲,中秋過后市場需求減少蝦價開始回落。臺風數量增加對華南地區對蝦養殖影響開始增加,華南和華東對蝦存塘量總體不大,市場需求在國慶前也不大,對蝦價格在9月中旬下降之后開始小幅回升穩定,有蝦的養殖戶也在等著國慶期間賣上好價格。
10月份對蝦價格同樣也是一個先漲后跌的趨勢,國慶長假期間對蝦價格從南到北都不錯,國慶過后對蝦消費量相應減少,再加上氣溫下降導致發病率升高,養殖戶出蝦量增加,10月份大多數時間里蝦價都不高。十月份珠三角地區冬棚蝦養殖已經開始,沒有開始養冬棚蝦的也在做清塘工作。2014年因為對蝦病害比較多,總體養殖成功率不高,排塘率太高的養殖戶干脆早早空塘等著養冬棚蝦。
11月份,華南地區對蝦存塘量少供應量有限,氣溫繼續下降導致發病率還是比較高,華東地區溫棚蝦開始上市,價格也慢慢上漲,主要是因為華南對蝦供應量不足,收購商轉到華東收蝦拉動了價格。到了月底華東地區對蝦數量也慢慢減少,導致12月份蝦價猛飆。而此時華南地區冬棚蝦養殖雖已經大范圍啟動,但由于臺風導致對蝦苗供應量不足,拿到好苗的養殖戶數量有限,蝦苗質量沒有保證再加上11月氣溫不低,冬棚溫度高導致水質難以處理好,養殖情況不理想。
12月份,對蝦價格呈現先跌后漲的趨勢,月初全國范圍氣溫明顯下降,有蝦的養殖戶擔心凍死凍傷加快了清塘的步伐,到了12月下半月對蝦供應量偏緊,價格又迅速回升。12月份出蝦最多的是華東地區,其中如東地區貢獻較大,華南外塘蝦非常少冬棚蝦規格偏小。由于12月份冷空氣頻繁,冬棚養殖也不順利,對蝦發病率有增無減,生長速度比較慢,規格很難提升。12月份對蝦供應量降到最低,對蝦價格總體不錯,但價格上漲太高的時候對養殖戶意義不大,因為有蝦的養殖戶已經非常少了。到了新年1月份華東地區基本沒有蝦了,華南地區對蝦價格開始大幅上漲,其中珠三角地區漲幅最大,另一方面珠三角蝦價漲的厲害,運往華東市場流通的價格就更高了,對蝦消費量也因高價而下滑。
小結
從2014年對蝦價格運行情況不難發現,天氣情況是影響下降最頻繁的因素,所以說對蝦養殖業目前仍然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無論是土池蝦還是溫棚蝦都是如此。在2014年全國對蝦養殖情況總體不理想,養蝦失敗的人里不少都是有多年經驗的老養殖戶,技術方面不是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天氣變化頻繁,養殖戶防不勝防。有人說,這兩年養蝦難度越來越大,甚至有人把養蝦形容成了賭博,賭博需要賭本,需要賭技,需要賭運,也算是有點近似的意思了,畢竟養蝦需要一定的投入,需要一定的技術,還需要看自己的運氣,看老天給不給飯吃。但是另一方面來看,2014年養對蝦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成功的原因卻無非就是技術到位、管理到位、投入到位、運氣不錯等等因素。從這幾年養殖情況來看,天氣導致失敗的案例太多,但是如果做好防范工作,也能降低失敗的風險,我們中國水產養殖網對蝦欄目也有很多養對蝦效益不錯的案例,大家可以參考參考揣摩揣摩。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養殖戶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適當地轉變養殖思路,改變養殖模式,該投入的要投入,該改進的要改進,絕不能再固守著老觀念了。“磨刀不誤砍柴工”,準備工作做足了,養蝦的風險肯定會有所下降,養蝦靠天吃飯的狀況是改變不了的,那我們就需要發揚“與天斗與地斗”的精神,但又不能蠻干,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術,還要轉變自己的養殖思路,在此基礎上,再加上運氣成分,才能提升養蝦的成功率。
2014年有不少可以借鑒的養蝦模式可供參考,比如江蘇如東地區的小棚對蝦養殖,目前已經在如東周邊開始興起了,有條件的養殖戶也可以試試小棚。再比如對蝦塘混養點其他品種,常見的比如鯰魚、草魚、甲魚這些都可以,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魚蝦混養在投入方面要比高密度精養少,成功率方面要高一些,產出方面肯定不如成功的高密度蝦塘了,但是投入產出要更穩當一點。成功的路子有很多,蝦農的智慧也是無窮無盡的,盡管這兩年養蝦成功率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尋找突破,把工作做扎實。我國的對蝦養殖業有些年頭了,和當年相比,對蝦養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唯一不變的蝦農們勤勉的特點,即便在困難的時候,蝦農們也能靠著自己的智慧走出困難,實現希望,希望2015年大家還能堅強地站在養蝦第一線,取得不錯的收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