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水產(chǎn)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chǎn)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chǎn)技術(shù) | 對蝦網(wǎng) | 會議展會 | 水產(chǎn)視頻 | 水產(chǎn)論壇
熱帶魚常年生活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水溫恒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很少受到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生病的幾率明顯較低。熱帶魚患病的原因,多是由于水質(zhì)不良或短時間內(nèi)飼水溫差變化過大造成。此外每年的春秋季節(jié),熱帶魚都存在一個人工保溫和自然溫度相互過渡的問題,如果交接不順利,也會誘發(fā)疾病。
其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后,病魚皮膚粘液增多,魚的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上肉眼可見一層密密麻麻的白點;疾〕跗,病魚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魚呆滯地浮在水面,投餌不食。防治方法:根據(jù)小瓜蟲在水溫25℃以上不易繁殖、28℃時開始死亡的生理特點,可將水溫緩慢地升高到28℃,靜養(yǎng)數(shù)天后小瓜蟲胞囊開始脫落,及時更換新水,病魚即可康復(fù)。也可選用o.05—0.07%的紅汞藥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將病魚浸洗5—10分鐘。
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tài)細長,且有分枝,它們一端像根狀,著生于魚的體表皮膚內(nèi),其余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厘米,呈灰白色,柔軟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層白翳;疾『笃冢z深入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o.03克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溶于10千克水中,病魚浸洗3—5分鐘,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藥才可痊愈。
其病原體是粘球菌。患病個體鰓部潰爛并附有較多粘液,嚴重時鰓絲潰爛形成一個個圓洞,病魚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濃度浸泡,多次用藥后可痊愈。
其病因是由于水質(zhì)不良導致細菌侵染所致。病魚各鰭腐爛,皮膚干澀無光澤。有時,也可能是魚體相互撕咬,魚鰭破損又遭細菌感染。防治方法:可選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鐘。也可選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鐘。或選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30分鐘。
5、腸炎
其病原體是點狀產(chǎn)氣單胞桿菌,它是由于魚吃了不潔食物,或攝食過飽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魚靜臥缸底,投餌不食,糞便呈乳白色,肛門紅腫。防治方法:可選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x50x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藥后可康復(fù)。也可選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鐘。
6、眼球凸出癥
病魚兩眼外凸,眼球周圍紅腫發(fā)炎,多是由于水中細菌感染所致。有時病魚6艮球有白色絮狀菌絲侵染,如不及時治療,眼球失明或脫落。本病發(fā)病率較低,但治療困難,死亡率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鐘。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3—5分鐘,多次用藥后可痊愈。
南方漁網(wǎng)編輯:陳如燕
發(fā)表評論 |
新聞導航 | 更多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