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東山在養殖場指導放置納米生物巢穴
摘 要:納米生物巢穴技術是一種結合了最新的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來快速清除養殖池中污染物的技術。該技術采用納米材料制成的具有高表面積的多孔陶瓷作為載體,結合益生菌與自然界水體里的微生物鏈來處理污染物達到凈化水質。
高位池養殖面臨換水難題
對蝦高位池養殖模式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化式養殖,其最早出現在臺灣省,目前在我國廣東省、福建省等水產大省廣泛應用。這種養殖模式具有養殖成功率高、產量高等優勢,是水產養殖行業里面出名的養殖模式之一。但由于這種模式普遍存在大量餌料投入、大量用藥和大量換水的現象,所以引起的高風險和高污染也一直被人所詬病。
據湛江某南美對蝦養殖場初場長介紹,為了減少水體的污染情況,福建、湛江等地的高位池養殖到了后期,每日換水量高達20%以上,頻繁的換水雖然減少了病原菌的數量,但是卻沒有降低水產養殖產品的發病頻率。主要原因是換水的同時也使養殖池中有益生物大量減少,造成水體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并且造成了周圍海域中環境污染日益加重,導致水產養殖病害頻繁發生,養殖產品質量下降。
如何減少高位池高密度養殖后期的換水量甚至不換水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其本身也是極具商機的發展項目,若能成功或會帶來對蝦養殖模式的變革。
作為業內知名的專家,美國納米集團英佛曼公司技術總監蕭東山博士分析認為,高位池、高密度養殖南美白對蝦到后期需要大量換水,其原因主要在于對蝦不斷生長,對蝦規格逐漸增大,對蝦的耗氧量和攝食量都在快速上升,對蝦的排泄物也很多,這都很容易導致蝦池內極容易發生缺氧和氨氮超標,進而導致水質惡化而使死亡率上升。蕭東山表示如果要讓少量換水或者不換水成為可能,主要解決的問題在于通過某種方式使水體中的氧氣和污染物含量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找到將污染物清除的方法將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這也是納米生物巢穴技術誕生的由來。
納米生物巢穴技術
納米生物巢穴技術之所以能解決對蝦高位池養殖面臨的換水難題,主要是由于這種技術結合了最新的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來快速清除養殖池中的污染物。據蕭東山介紹,納米生物巢穴技術的核心之一是納米生物巢穴材料,這是一種由納米材料制成的具有高比表面積的多孔陶瓷材料,其巨大的比表面積遠遠超出了普通的活性炭、塑造填料等材料。
餅狀的納米生物巢穴用繩子相連,可懸掛在水體中
“一個納米生物巢穴餅狀載體的重量僅有75克,但每立方米的載體內部空間超過280萬平方米,相當于4200畝或392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面積,也正是因為如此,納米生物巢穴介質可以被看做為一種‘益生菌倍增器’,其結合益生菌與自然界水體里的微生物鏈就可以達到快速處理污染物并凈化水質的目的。”蕭東山說。
蕭東山談到,如果將能夠降低水中氨氮或者增加溶氧等方面的有益菌種附著在納米生物巢穴內,再將納米生物巢穴懸掛在養殖水體中,其內的益生菌就會大量繁殖,載體材料自身將會成為一個利于益生菌繁殖的場所。這種載體就會源源不斷的向養殖水體中釋放高活性的益生菌,并通過益生菌的生物作用降低氨氮或者增加溶氧等方式來凈化水質。
據美國納米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相比傳統的介質材料,納米生物巢穴可以將益生菌對養殖水體的處理效果提高5倍以上,另外由于納米生物巢穴中還含有利于微生物生長的碳酸鈣成分,所以其可以在2-3個月內保持益生菌菌群高效的生長,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細菌生物鏈。
上圖顯示生物介質與懸浮物、地面及睡眠的關系,以及每串介質之間的距離
“我們把介質做成一個餅狀,然后將篩選的功能益生菌菌劑與介質結合在一起投入到蝦塘中,益生菌就在介質里面不斷生長并釋放到水體中,這個介質相當于益生菌的‘種子庫’,通過這種連續的益生菌生產方式,再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就可以快速清除水中過量氨氮、磷、有機物等來凈化水質。”美國納米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魏耘表示。
1-2個養殖周期可回收成本
對蝦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但是自2012年以來,世界主要對蝦生產國產量卻不斷減產,尤其是中國。
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對蝦產量自150萬噸下降到130萬噸,使全年對蝦價格一直處于高位。2014年我國對蝦產量也不樂觀,主要原因在于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對蝦高位池等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被大量推廣,但是由于養殖密度非常高,導致養殖水體有毒有害物質增加,使養殖生態系統嚴重失衡,細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機率也隨之增大,容易暴發疫情。由于用藥會對對蝦品質產生影響,魏耘稱對蝦行業亟需新的技術和思維來戰勝這些難題。
“納米生物巢穴技術原來是應用在城市用水過濾和湖泊凈化方面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在納米技術的基礎上全面提升了材料的價值,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應用場景的相似性,所以此次便將納米生物巢穴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業中,目前該種技術已經在美國和厄瓜多爾的對蝦養殖中得到應用,并在解決養殖水環境的凈化、提高對蝦產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魏耘表示。據其介紹,該技術能夠使美國和南美等地的蝦塘畝產量由700-800斤增長至1100斤左右,而且養殖用水在池塘中凈化之后排出不會造成后續的其它污染。至于資金投入方面,魏耘表示在美國和南美等地在1-2個養殖周期就可以全部收回投資成本。
目前,該項目正在廣東、江蘇等地進行項目應用示范,或可能在四個月后就能得知納米生物巢穴技術在中國的實驗效果。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