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太湖的漁業資源能得到充分保護和持續利用,太湖近年來每年都會定期禁捕,現在,魚蝦已經養肥,禁令即將解除,從自然中獲取財富的漁民們在開捕之前,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祭拜太湖、水神大禹,而這一沿襲千年的祭祀儀式也集中展示了太湖漁民的民俗風情和民俗文化。
煙霧繚繞中,盛世祥和的音樂響起,身著漢服的主祭司甩著寬大的衣袖登臨高壇,他神情肅穆,用寬厚雄渾的聲音請出大禹王及各路神仙。震天的鑼鼓聲中,輔祭司點燃“神火”,主祭司和二十位船老大手持高香,虔誠叩拜。當文明還沒有普及的時候,神靈是淳樸的漁民們心靈的寄托,祭祀是他們對太湖的最好回報。
一條可憐的小魚在圍網中掙扎,而圍網導致的水體循環系統的破壞讓小魚兒們奄奄一息……在今天開捕儀式上,《跳出攔網》則以一條魚娃歷盡艱險跳出重重攔網的故事引起人們對太湖攔網問題的關注。當人們在無休止的從太湖中“掠奪”資源時,母親湖太湖開始不堪重負,過度圍網養殖、水污染,使原本清澈縹緲的太湖遭受著一場生態災害。特別是今年藍藻事件,給依附于太湖生存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而漁民們在祈禱諸神的同時,也將敬畏自然、守護太湖的心意付諸實際。拆除的圍網,讓太湖寬闊了起來。孩子們手持小水桶,將藍藻克星鰱魚苗放生太湖,銀白色的小鰱魚在水中游動,一場保衛母親湖的希望種子也開始生長。
在經過了請神、祭神、敬神、悅神、送神、放生等六個篇章后,祭祀活動結束,等待了已久的漁民后揚帆“出海”了。一直靠打魚為生的蔣玉來來說今天是他最高興的日子。他告訴記者,在太湖漁村,每年開捕時,村民們會自發的組織起來,祈禱上蒼、敬拜大禹。而在村子里仍保留著濃郁的船家文化和漁家風情,原汁原味的古漁船還有近千艘。村上還保留著風格數百年來未變的漁家服飾以及在漁船上辦婚喪喜事的民風民俗,漁民們隨口哼唱的漁歌小調悠揚悅耳。
太湖漁民的信仰,源遠流長,承襲了幾千年不曾改變,漁民祭祀、廟會雖以祭祀敬神為主,歌頌光明流傳民間的口頭文學,也是自娛自樂的民間藝術大會串。蘇州民俗家曾對太湖漁民的傳統習俗做過調查,但卻發現解放前漁民文盲多,“神職”人員大多以口頭傳授,文字資料少。漁家文化的收集和保護已迫在眉睫。對漁俗文化的傳承,本身也是對歷史延續性保存。
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會展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