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打造地方經濟品牌,促進冷水魚產業轉型升級,臨朐縣冶源鎮冷水魚養殖戶張玉春嘗試養殖新品種,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冶源鎮冷水魚養殖戶張玉春養了十幾年的中華鱘魚,2014年,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引進了黃顙魚新品種。與其他養魚戶不同,老張改地下水養殖為取用地表水養殖,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張玉春說:“去年的6月份我到湖州這邊去考察了一下我們莊戶人叫噶牙魚,實際它是叫黃顙魚,我現在我做了一塊就是利用殺鴨場污水處理池的部分水養著一部分,并且它相對起的用水量是我們養鱘魚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說起新品種黃顙(sǎng)魚的市場前景,張玉春說它屬于冷水和熱水魚之間,肉質很好,價格也相對可觀,成品魚每斤達到 元。
張玉春告訴記者:“現在到濱州市場、東營市場、北京市場都非常受歡迎。我現在有20畝的規模,年收入近20萬元”。
對于下一步冷水魚的養殖和發展,張玉春有了更長遠的打算。下一步,計劃利用彌河流域的地表水養殖太湖劍鯉、臺灣泥鰍魚等新品種,實現魚塘空間的充分利用,打造生態保護和富民增收雙贏的新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