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今天從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獲悉,去年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海南企業達30余家,其中水產行業等領域出現報損案件。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醒海南水產企業等注意防范出口風險,多方面加強貿易風險控制。
中國信保去年承保的多個行業如電子、光伏、機械等的壞賬率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其中海南地區水產行業的收匯風險也較往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升高。在海南前15大水產出口企業中,有10家企業投保信用保險,去年水產行業報損案件8起,報損金額合計達到12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超過700%。
中國信保專業人士指出,這幾年水產行業的風險案件均有一些共性的特點,需要出口企業特別留心。比如水產企業的下游多為中間商和貿易商,普遍信用資質情況一般,大部分沒有太多的資產且運營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下游的還款,如果下家的銷售情況不佳或者終端的漁產品價格下降,便會影響這些中間商的還款意愿和能力。此外,漁產品多為冷鮮產品,所謂的“海鮮價”,因此雖然很多水產企業采用了控制貨權的方式以防范風險,但是往往一旦市場產品的終端價格下降,進口商就賴著不愿意提貨,讓出口產品堆滯在港口,并脅迫出口商降價來共同承擔損失,給出口商帶來被動的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