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東營網訊,近日,家住山東省東營市海河小區的趙女士向記者反映稱,她近期在農貿市場買水產時遭遇商家“掉包”,拿到手的水產品存在缺斤短兩情況。
2月26日,記者在海河小區見到了趙女士。“第一次是買蝦,我在海河農貿市場上買了1斤,回家稱了一下,才7兩。第二次是買魚,我挑了一條活魚,并且看著他們當場殺的,結果拿回家一看,魚肚子都爛了,魚眼也泛白,一看就不是新鮮的魚。”于是,趙女士便提上剛買的魚去找商販討說法,對方得知其來意后二話沒說就把錢退給了她。
針對趙女士反映情況,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農貿市場的水產專賣區。“那些賣海貨的經常被人家找回來。”某農貿市場上,一位在水產專賣區附近賣其他物品的商販向記者透露稱,據他所知,“掉包”事件經常在水產專賣區上演。“人家找回來了,他們就悄悄地給人家退錢,人家要是不找回來,他們也就賺了。”
“怕被騙了,就千萬別怕麻煩,在付賬前最好再檢查。”該商家告訴記者,防止被騙最簡單方法就是不要怕麻煩,在付賬前再檢查一遍,檢查好后再付賬。同時,他還告訴記者,為了避免商家缺斤短兩,市民在買東西時最好攜帶已知重量的物品以檢查對方的電子稱,比如鑰匙串、手機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