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蟶子,好嚇人啊!”近日,廈門市民黃先生在他買的蟶子里發現許多透明“蟲”,就把圖片發到網上,圖片上一條條細長的“蟲”,讓不少市民嚇了一跳。這到底是什么東西?
黃先生發現透明“蟲”也純屬偶然。除夕夜,家人在做年夜飯的時候,覺得這些蟶子似乎比較臟,就把殼掰開洗。“肉一捏,就發現了一條像蟲子的東西。”黃先生告訴記者,隨后他們發現每個蟶子都有這么一條“蟲子”。
根據黃先生提供的圖片,這些“蟲子”幾乎是透明的,外形細長,其中一端還帶有一些血色。
對于黃先生發現的這種透明“蟲”,記者采訪了一些市民,多數人都沒見過,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真的有點嚇人,很像寄生蟲,要我看到就不敢吃了。”看到圖片,市民小袁表示。
專家:這“蟲”學名叫“晶干”
到底蟶子里的透明“蟲子”是什么?根據記者的描述,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鐘幼平介紹,所謂的透明“蟲子”其實是蟶子體內的器官“胃部攪拌器”,學名叫“晶桿”,呈半透明明膠樣棒狀,大約兩三厘米長,其中一端大約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會有血色。
由于一般人煮蟶子的時候,并不會把它掰開來,而等蟶子煮熟后,晶桿已經溶解,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什么是晶桿?
晶桿在大部分螺、貝類等軟體動物中都能發現,鐘幼平介紹,晶桿是蟶子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主要是在蟶子進食時,帶動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當蟶子饑餓或者死亡的時候,晶桿會慢慢自動溶解,“所以一般晶桿被抽出來的時候,還很有彈性,十幾分鐘后就會癱掉”。
鐘幼平告訴記者,如果真是被寄生的蟶子,體形消瘦且味道很不好,但只要煮熟,人吃了一般也不會有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