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今天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近年來我省將推動全省深水網箱養殖發展作為調整養殖生產結構及增長方式的重要舉措,深水網箱養殖成為海南漁民增收的“海上銀行”。截至2014年,全省深水網箱養殖規模達3060口,今年全省計劃再新建深水網箱200口。
近年來,海南省深水網箱迅速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期,養殖產量大幅提高。2013年底,全省深水網箱發展到4030口,養殖產量4.5萬噸、產值約11億元,海南省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但2014年由于遭受超強臺風“威馬遜”及強臺風“海鷗”的連續襲擊,海南省深水網箱養殖受災嚴重。經過各方努力恢復生產,截至2014年底,共修復深水網箱345口,全省深水網箱養殖規模為3060口,養殖產量3.5萬噸,產值10億元左右,其中臨高2.3萬噸,澄邁0.4萬噸,陵水0.35萬噸,儋州0.3萬噸。另外,海南省已有企業在西沙等地開展深水網箱養殖工作。
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的優勢明顯,所轄海域常年水溫在20℃以上,水質良好且工業污染很少,擁有其他省市所不具備的豐富的海洋漁業自然資源。海南島近海擁有魚類資源600多種,西南中沙海域魚類1000多種,魚類種類之多全國少有。海南省沿海20米~40米等深線海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深水網箱養殖海域水質清新,網箱容積增大,接近自然狀態,魚類發病率低,活力強,生長快,普遍具有體形好、肉味美的優點,魚類品質明顯提高。
目前,海南省深水網箱養殖存在一些問題。深水網箱設備質量及配套裝備技術有待提高,抗御臺風能力有待提高;深水網箱養殖產業有待與國際旅游島建設進一步相銜接,把網箱養殖基地建成休閑漁業基地,開展生產觀賞體驗、海上垂釣、美食品嘗娛樂活動;災后恢復生產資金短缺;三沙海域發展水產養殖業起步艱難。
今年,海南省將繼續推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繼續做好開拓國內外市場工作,提高養殖效益;繼續實施養殖基地病害監測工作,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組織開展科研攻關,改進技術裝備,提高防災能力;開展養殖保險試點,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爭取三沙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力爭三沙深水網箱養殖開發有突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