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老大李關寶這兩天每天都能捕到二三斤刀魚。
與往年一樣,今年長江蘇州段的刀魚特許捕撈從3月1日開始,到4月20日結束,“刀魚季”總共歷時51天。
鰣魚、河豚、刀魚被譽為“長江三鮮”,目前長江野生鰣魚和河豚近乎絕跡,僅有野生江刀還能偶現餐桌。今年的長江刀魚產量多不多、個頭大不大、價格貴不貴?帶著這些問題,蘇報記者走訪了長江張家港段、太倉段的生產捕撈以及市場交易情況。
張家港
一天一夜只能捕一二條
記者了解到,張家港今年共有60張特許捕撈證,比去年少了4張。
今年立春早,開捕前后的氣候條件,讓已經在長江打了40年魚的張家港市永聯漁業隊隊長沈國華很樂觀,他認為會迎來一個“豐收季”。進江捕魚第一天的“開門紅”,也著實讓58歲的沈國華驚喜過望:“一條船就撈上來近3斤刀魚,最大的一條快半斤了,其余的都是二三兩。”
然而,這樣的驚喜終究還是曇花一現,接下來的這幾天,降溫、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出現,刀魚在長江里突然就變得蹤影難覓,“一條船出去一天一夜,也就能捕到一二條刀魚,基本上是在二三兩之間!鄙驀A一臉憂慮。
5日上午9點鐘,沈國華一番忙碌后,又帶著伙計們進江捕魚了。但剛剛回來的幾條船,讓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扒闆r和前幾天差不多,一天一夜還是只帶回來一條不大的刀魚,”他說,“我們現在出去,6日上午回來,這一趟還不知道是啥情況呢,估計還是白白挨凍受罪!
不過,據蘇州市漁政監督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長江水溫較低,預計長江刀魚漁汛將出現在4月。
每斤價格降了1000多元
沈國華告訴記者,去年1.8兩以上的江刀,每斤的價格要超過4000元,而今年的價格下降了不少,基本上在每斤3000元左右。
價格下降,產量又上不來,這讓沈國華感到很吃力,“現在起空網的次數越來越多,而捕撈成本卻逐年上升,不少船只能選擇泊岸‘曬網’。”沈國華介紹說,現在的船都是機械船,一般都要雇用六七個船工,出江一趟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如果一條刀魚都捕不上,得虧不少錢,“我們就第一天賺了錢,后面幾天都在虧!
記者走訪張家港當地的幾家酒店發現,由于近幾天捕撈量實在太少,目前的刀魚消費數量極少,幾乎都要提前預訂,有的酒店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刀魚消費。而在當地農貿市場上,外地“湖刀”則隨處可見,“基本上以浙江的為主,春節前就陸續上市了!痹趶埣腋凼械谝患Q市場,一位老板告訴記者,二兩規格的“湖刀”一般售價每斤300元-400元不等,與真正江刀相比,價格可謂是相當“接地氣”。
太倉
每天能捕到二三斤
來到地處張家港下游的太倉瀏河漁港碼頭,這里長江刀魚開捕以來的情況則要好很多。同樣有著40余年捕魚經驗的船老大李關寶開心地說,開捕以來,基本上每天能捕到二三斤刀魚,其中不少還是3兩左右的“大刀”。
特別是3月2日那天,李關寶一船就捕到了3.5斤刀魚,其中,最大的是一條重達3.8兩的“特大刀”。“今年刀魚可能是個豐產年!”李關寶樂觀地說,去年直到3月12日以后才捕到刀魚,由于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較溫暖,非常適宜刀魚生長,因此今年的刀魚不僅規格較大、來得早,產量也應該會比往年高。
6艘捕撈船都是“外來戶”
在太倉海運堤一家酒店,記者看到,這里3兩左右的刀魚售價基本上在每斤2000元左右。專門為該酒店供貨的刀魚經紀人汪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此類刀魚的收購價在每斤1400元-1700元,市場上數量不多,供不應求!按送,市面上也有每斤400元-500元的基本上都是‘海刀’,吃的人都明白!彼f。
另外,今年在長江太倉段獲準捕撈刀魚的漁船,全部是“外來戶”。據太倉市漁政站負責人徐峰介紹,太倉沿江的漁民去年已全部安置上岸,目前在太倉段從事捕撈的6艘外地漁船,都持有長江刀魚特許捕撈證。
添點料
太倉今年停發捕撈證
今年蘇州全市共發放刀魚特許捕撈證73張,較去年減少了7張,一證一船。其中,張家港發放了60張,常熟發放了13張,太倉沒有發放。
據蘇州市漁政監督支隊副支隊長尹維介紹,近年來,刀魚特許捕撈證發放呈遞減趨勢。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大了對漁民安置的力度,從事捕撈的漁民越來越少,太倉的漁民去年已全部“上岸”,所以今年沒有發放捕撈證;另一方面,長江深水航道工程的實施影響了漁業作業,漁船也越來越少。
在開捕期間,所有刀魚捕撈漁船必須持證捕撈,網具嚴格限定為網目4厘米以上單層刺網。漁政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執法巡查,對無證違捕、漁具不達標、在規定期限以外捕撈的將嚴厲查處。
產量“縮水”個頭偏小,長江漁業資源不容樂觀
長江江蘇段是刀魚的主要產區,刀魚洄游至此,魚體所含鹽分逐漸淡化,加之性腺開始加速發育,味道最肥美。其中,蘇州占江蘇總捕撈量的25%。
“近年來,刀魚捕撈總量越來越少,規格也普遍偏小!币S介紹說,過去刀魚一條半斤一點也不稀奇,現在二兩以上就很不錯了。2013年是近5年來收成最好的一年,規格在二兩以上的刀魚占到捕撈總量的60%以上。2014年規格在二兩以上的刀魚還不到半數。
總體來說,長江漁業資源不容樂觀。究其原因,從大環境來看,長江水體受到污染,生態環境惡化。水利工程建設直接改變了長江下游水文特征,影響了下游生物以及江豚等魚類的洄游。沿江碼頭建設密集,可供魚類棲息的灘涂、濕地減少,擠占了長江魚類的生存空間。
年投350萬元改善生態,蘇州段魚類穩定在60多種
沈國華回憶說,幾十年前,漁民們聯合起來捕刀魚,往往一網上來,幾千斤的刀魚就成了漁民們的囊中之物!艾F在一網下去,能捕到幾條就開心得不得了了!
據設在蘇州的長江漁業資源監測網統計顯示,長江蘇州段魚類穩定在60多種,其中,經濟魚類有10多種。從資源總量情況來看,完全自然繁殖的魚類略有減少,人工放流的魚類穩中有升,兩者消長相抵,總量相對穩定。根據常年監測,刀魚產量最高峰一般在4月到5月,而這一時段恰巧是禁捕期。設定刀魚捕撈期限正是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漁業資源。
近年來,長江流域相關漁政部門一直在規范捕撈工具,開展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促進長江生物資源多樣化,改善長江水域生態環境。2014年,蘇州市漁政監督支隊共放流了價值350萬元的魚類,共計30萬公斤,包括鳙魚、鰱魚、東方暗紋鲀、中華絨螯蟹、黃顙魚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