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汕頭濠江區的一片廢棄的爛尾別墅群里,隱藏著一片占地500余畝的高位池。養殖場內整齊劃一,每口塘面積3-5畝,大大小小共有一百多個,每一組塘都配備一口蓄水池。驅車入場,你會發現場內的內陸基和高位池均為混泥土結構,沿路裝有路燈和攝像頭,就連溫棚架也是鋼筋混泥土構建,單從外觀就能看出養殖場的實力所在。
這是汕頭鴻泰生態養殖場(下稱“鴻泰”),老板姓黃,家族經營房地產開發生意,后趕著南美白對蝦養殖熱潮,選中了現在 這片海區修了高位池做養殖。現接管的 是家族中的三兒子黃升濤,人稱“老三”, 他年輕有為,頗有將養蝦作為永久性事業來做的魄力。但是,這個隱世的“土豪”養殖場前幾年的養殖情況卻并不理想,連年虧損。
不過,2013年的一個轉變,讓鴻泰成功逆襲,2014年冬造蝦純利潤達650萬元,打破了以往大場不盈利高欠款的魔咒。
2015年春節前,記者前往汕頭達濠,探尋這個隱世養殖場中場,由于前幾年的連年虧損,中場外的傳奇故事。租出去,目前的養殖面積為400畝左右,
一年養兩造 風險低蝦價高
鴻泰的500余畝高位池分為5個場, 分別為南一場、南二場、中新場、北場、共108口塘。
與粵西的高位池相比,粵東的高位 池養殖并不冒進,追求穩產為主,投苗 密度也較為理性,鴻泰也不例外。據南場技術員洪惠彬介紹,鴻泰的投苗密度 為17-19萬尾/畝,一年養兩造。
一般情況下,第一造蝦的投苗時間為元宵前后,順利的話,養殖100天左右可達30支/斤左右的規格,上市;抓蝦結束后的高溫季節會空塘休整一到兩個月的時間,直至中秋前再放第二造苗,養至春節前起捕上市。
“大多數的養殖都是在溫棚里進行。”洪惠彬告訴記者, 采用這樣的模式雖然一年只能養兩造, 但是風險低,且蝦價好,整體效益并不差。一方面,與外塘蝦相比,在冬棚里 養殖環境可控性高,溫差變化小,除了日常用一些氨基酸、活藻素調水外,可減少用藥;另一方面,每年的端午節和春節前后,蝦價均處于較高位,這時出蝦時機更好,效益更高。
同時,由于海區缺水,往往在每年的高溫季節、外塘蝦養殖的時候經常出現無水可換的情況。“取換水是高位池養殖的關鍵,無水可換根本無法正常養殖,索性休塘。”洪惠彬表示,這樣一來,既可以避免高溫病害增多、養殖得不償失的情況發生,又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蓄水、備水,準備新一輪的養殖。
高價料帶來高效益 擺脫大廠弊病
盡管前幾年鴻泰采用的也是這種穩妥不冒進的養殖模式,但還是擺脫不了大場的弊病——投入大、成本高、盈利難。為了降低成本,負責人黃升濤想盡了各種辦法提高效率,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其中,如何壓縮飼料成本成了讓老三頭痛的問題。在不斷地轉料、換料的過程中,蝦也經不起折騰,嚴重影響了效益。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升濤聽說了澳華蝦安康,但由于價格高且需要現金交易,他一度很猶豫。后來,惠州市澳華飼料有限公司粵東銷售部經理張貴理及業務代表謝泳林多次登門拜訪,從養殖到調水多次向黃升濤進行講解,當其了解到蝦安康具有保肝護腸、提高養殖成功率的特點時,他心動了,決定先用北場的8口塘進行試養。
2013年第一造蝦養殖結束后,用了蝦安康的幾口塘,對比其他塘的數 據,總料比低了20%左右。不僅料比 降低,畝產還提高了50%左右,黃升 濤決定將蝦安康擴大到其他塘使用。“在養殖過程中,用了蝦安康的塘水質穩定、波動小,換水量少,用藥少,蝦的腸道情況也不錯。”作為技術員的洪惠彬在養殖過程中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這一變化。
據了解,2014年晚造放苗,南場31口、中新場22口、北場27口,總面積達到280畝全部用蝦安康,收蝦純 利潤達到650萬元,擺脫了大場盈利難的魔咒。黃升濤感慨:選準飼料,確實能夠超出預期的價值。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