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布
潮汕地處廣東與福建之交界處,水資源豐富,水源主要來源于榕江、韓江、練江,其養殖模式主要為魚蝦混養,分布在揭陽、饒平、汕頭、汕尾等一帶,受養殖戶觀念、養殖效益等因素的影響,若養殖效益好,養殖戶可根據實際情況將當地的草魚塘、蝦蟹混養塘和蓮藕塘進行適當改造,轉變為魚蝦混養塘,養殖模式轉變較快。
官方數據僅作參考
養殖模式
1.養殖條件
得天獨厚的榕江、練江、韓江為潮汕一帶的水產養殖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加上政府對養殖業較重視,池塘開發規劃較好,養殖總面積大,養殖區域相對集中。從池塘個體來說,潮汕一帶魚蝦混養塘主要以土塘為主,面積一般在 10~100畝左右,養殖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養殖鹽度范圍為0~2‰,有相應的進排水設施,每3~8畝配一臺葉輪式增氧機。苗種來源方面,由于潮汕一帶南美白對蝦主要的養殖模式為魚蝦混養(極個別與泥鰍或青蟹混養),蝦苗放養批數多,苗種需求量大,饒平土苗以其絕對的價格優勢占據90%左右的市場份額,平均在30元/萬尾,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部分養殖戶開始嘗試放養二代苗。
2、混養搭配
潮汕一帶南美白對蝦養殖模式主要為魚蝦混養,具有抗風險能力強、操作靈活、收益穩定等優點,一般混養種類有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革胡子鯰,極個別混養羅非魚。混養原理為:充分利用池塘空間,調節水質,控制疾病的傳播,即鰱魚、鳙魚為中上層魚類,對水體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草魚為中下層魚類,鯽魚、革胡子鯰、羅非魚屬于底層魚類,當池塘中有病蝦或死蝦時,混養的中下層魚類或底層魚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其進行及時清理,防止病原的進一步傳播。
魚類搭配:草魚和革胡子鯰可二選一放養;鰱魚、鳙魚為必養;鯽魚屬于選養
3、日常管理
一般來說,投喂頻率為2次/天,投喂時間為上午8~9點,下午4~5點,具體視天氣和水溫情況適當調整。投料方式為沿塘邊潑灑,投料量則通過觀察料臺蝦的實際攝食情況做適當調整,以投料后90分鐘攝食完為宜。增氧機開機時間一般為晚上7點至次日早上8點,中午12點至15點。水質調控方面主要進行肥水、改底、解毒等,具體視蝦塘情況聽從技術員指導。混養魚一般年底干塘一次性起捕,蝦日常起捕方式主要靠放蝦籠進行捕撈,起捕量受蝦的規格、價格、健康情況而定,蝦規格大、價格好則捕撈量大,反之則少。
飼料概況
潮汕一帶飼料類型主要為魚蝦混養料,一般按照單畝年用料1噸計算,近幾年,大型企業紛紛進入潮汕市場,奪取約50%的市場份額,本地中小企業占據另外的 50%市場份額,但各區域各個飼料品牌的占有率有所差異。大品牌廠家產品檔次定位較高,價格亦較高,主要依靠銷售團隊進行市場開發和維護,及以質量取勝。而本地小廠家主要依托人力成本、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以高利潤、高資金支持和低價格的優勢在市場上占據一定市場。潮汕一帶主要有40 kg/包的混養料,30 kg/包的中檔混養料,20 kg/包的蝦配料,其蛋白含量各有不同。
市場趨勢與分析
苗種方面:近兩年受天氣、苗種退化、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EMS)等因素的影響,蝦苗成活率低,造成產量低下,飼料市場萎縮,故從長期的苗種發展趨勢來看,其在提高放苗成活率方面會有所作為,主要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提高苗種質量。由于潮汕一帶蝦苗主要以饒平土苗為主,其種質退化問題已越來越突出,故從長遠來看,二代苗、一代苗市場份額會逐步增加。第二,改變放苗時間。由于清明前雨水多,溫度較低,影響苗成活率,造成養殖效益低下,管理難度大,目前養殖戶普遍認識到這點,因此年初放苗時間有推遲到清明后的趨勢。第三,加大放苗規格。2013年部分養殖戶在塘邊建標粗塘,至2014年此類養殖戶明顯有所增加。蝦苗經10天左右標粗,規格可達3~4 cm,放大塘后的成活率達30%~40%,養殖效益較好,經過未來幾年的發展與推廣,預計會慢慢形成主流趨勢。
技術方面: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逐漸意識到傳統粗糙的養殖方式已經難以適合當今的養殖環境,只有加強自身的養殖技術,把控好日常管理的每個細節,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間接提高產量,增加收益。但受文化程度影響,加上信息的不及時,大部分養殖戶自身的養殖技術難以有所突破,故此眾多養殖戶迫切需要飼料公司能加強這方面的技術配套,輔助養殖戶做好日常管理。各大飼料品牌公司也意識到這一點,近幾年開始逐步培養技術人才、加強技術服務理念、建設技術服務平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養殖戶選擇飼料的品牌,不但取決于飼料的質量、價格、實用性,還取決于飼料公司的技術服務配套。
飼料方面:由于飼料價格大幅上漲及草魚價格不景氣,6~10斤重草魚價格為5-6元/斤,養殖戶混養草魚密度由原來50尾/畝慢慢降低到平均20~30 尾/畝,因而選擇較高檔次的飼料,大多數養殖戶表示低密度放養草魚是未來改變的趨勢,因此南美白對蝦養殖逐漸往精養模式發展,飼料亦往高檔次發展,從這兩年出現的40左右蛋白的蝦料就可以看出來。但是,由于魚蝦混養模式的觀念在潮汕地區早已根深蒂固,加之半精養、精養模式在養殖大環境差的條件下面臨高成本、高風險等諸多問題,大多數養殖戶心有余而力不足,寧可保守地守住自己的一塊小“奶酪”,也不愿付諸行動地去追求大“奶酪”,故潮汕一帶南美白對蝦魚蝦混養的粗放型養殖模式往半精養、精養方向的發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養殖模式的發展趨勢決定了未來飼料的發展趨勢,半精養、精養模式下的蝦需要蝦配料、白蝦料等更高檔次的飼料,而不是中低檔的混養料,因而從長遠來說,高檔次蝦料將逐漸占據潮汕大市場份額,中低檔次的混養料將逐漸退出舞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飼料企業是飼料往高檔次發展的促進劑,潛移默化的觀念灌輸,優質經銷商的篩選,標桿養戶的建立,都是加速飼料發展的有效途徑。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