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北方地區春季氣溫上升較快,干燥少雨,溫度變化較大。魚類經過漫長越冬期,體質較弱,更易發生魚病,一旦發病,常會引起魚的大量死亡,給養殖戶造成較大損失。
一、警惕病害
1.鯉魚、鯽魚、鰱鳙魚、草魚有水霉病、豎鱗病(俗稱白毛病)、鰓霉病、赤皮病。重點關注省內內陸主養區和高密度精養區。
2.大菱鲆苗種易得紅嘴病,虹鱒魚易得腸炎、水霉病。重點關注工廠化和流水養殖區。
3.刺參易得腐皮綜合癥、腫嘴病。重點關注沿海地區。
二、預防措施
1.調節水質。首先要加注新水。春季氣溫升高,冰開始融化,養殖戶要細心觀察冰眼或注水口處,根據魚的活動情況增加注水量,每次注水量不要過大,在10—15厘米深為好,以減小刺激魚的活動,同時促進冰的融化速度。注水要保持托著冰層,但不要溢過冰層,防止結二層冰。魚塘特別是高密度的越冬魚塘,待冰全部融化后,要排出部分老水,再注進新水,以保持水溫水質相對穩定,有利魚的生長。
2.水體消毒。池內冰全部融化后,應進行徹底消毒,全池先潑灑一次殺蟲劑,再潑灑一次殺菌劑。
3.潑灑生石灰改良底質。早春冰化后,魚池水質多為酸性,PH值6左右,不利于魚類生長。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藥物消毒4—6天后,半米深的水體每畝用生石灰20—30公斤溶水后全池潑灑,這樣不但可以殺菌、中和水質,減少酸性水質對魚的危害,而且可以降低或消除有毒物質和重金屬離子的毒性,同時還可以增強水的緩沖能力,增加水體中的鈣含量。也可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
4.加強營養。當水溫達8℃以上時,就要及時馴化投餌,這樣不但可以促進魚類提早開食,使其恢復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還可以延長生長期,提高產量。投餌開始時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最好在中午,此時水溫高,魚大部分都上來找食。餌料以配合精碎料或配合顆粒料為好,投餌量視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隨著水溫升高,魚的活動量增大,魚的食量也漸漸增大,投喂逐步轉入正常。投喂時,最好在餌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對增強魚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很有作用。
5.注意海參應激反應。 4月份,河流融冰的“桃花水”大量注入沿海,海水尤其是河口水域鹽度會大幅度降低,一些陸源性污染物增加,切勿盲目換水。要等沿海水質好轉,溫度、鹽度、pH值等理化指標穩定后再酌情換水。有底部微孔充氣的池塘,在晴天的中午適當開機,增加池底氧氣,消除硫化氫、氨氮、甲烷等有毒有害氣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