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兩年連云港泥鰍出口價格低迷影響了江蘇,尤其是連云港養殖泥鰍的熱潮,但新近登陸的臺灣泥鰍以其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而風光不減。從2013年臺灣泥鰍的養殖熱潮從廣東、海南吹到兩湖,江浙、贛徽,直至漫延到全國,臺灣泥鰍苗也隨之落戶到全國各地。本基地泥鰍產業連鎖基地對臺灣泥鰍的生長收益也做過細致的調研和統計,大體情況是臺灣泥鰍優于大陸原產泥鰍,國內市場和出口貿易也都能接受。具體的生長態勢本連鎖基地在“2014年臺灣泥鰍養殖收益與展望”的文章中做了較為詳細的表述
預計今后幾年臺灣泥鰍是我國水產養殖中較為興盛的水產品類,為此,本基地將對臺灣泥鰍的孵化育苗及成鰍養殖出口貿易和食材內銷,作以系統的說明,以利于臺灣泥鰍養殖產業的良性發展。
第一篇:臺灣親鰍的選擇和育種
臺灣泥鰍經一年的飼養一般能長到每斤10尾—30尾/斤之間,如果2年期最大可長到500克以上,體長在30cm以上。
臺鰍在經過一個冬齡,也可以正常產卵繁殖,但作為人工催產的母本親鰍,最好選擇2個冬齡以上的親鰍作種鰍,產卵高峰期為3—4年的母本親鰍。
一、雌雄親鰍的挑選
由于太鰍雌雄大小相同,所以在選擇親鰍個體時,雌雄都在25—35cm為適宜。體型體態不可過肥過粗,尤其是雄鰍一是不可過于粗大肥碩,此類雄鰍脂肪過于堆積,體型臃腫,不利用對雌鰍催產授精(雌雄自幼授精的情況下,不建議用殺雄鰍取精受精等方式,因為這樣所需雄鰍量大,成本太高)。雌雄親鰍的擇優標準在這里不作贅述。一般按雌雄1:2—3的比例選育親鰍。親鰍雌雄分選出來以后,應將雌雄親鰍合地培育。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便于準確控制把握雌雄親鰍喂飼時的營養比例,及體質管理,二是防止雌雄種鰍在溫度適宜時自行交配產卵授精的可能。
二、親鰍催產前的培育
1. 培育池條件:
水質好,排灌暢,背風向陽,交通便利。面積以2—3畝為宜,池深1.5—2米,正常水深60—80cm。池周及池面要用圍網及天網蓋住,以防天敵傷害種鰍,池底保持10cm的底泥,以保水保肥及為種鰍躲避不良環境之用。投放種鰍時要對培育池進行清塘消毒。
2. 投放親鰍
放養密度以每畝放5000—6000尾為宜。
3.水質管理及投喂
臺鰍放投前,要投施發酵好的基肥300—500kg/畝,放養后要根據季節和水溫的具體情況施追肥,追肥以“少施、勤施,看天象看魚情施肥”為原則,使水色黃褐色或綠褐色,水質“肥、活、爽”為宜。切忌施用生肥。如在入冬前投放,要保持較肥的水質,同時要多投精飼料,使親魚在入冬前積累較多的脂肪,以利于來年的性腺發育和授精時的體能消耗。同時還要注意冬天的封凍缺氧。如春季投放,注意調節池水水溫和快速調節池水肥度,并要快速提升親鰍之體能,可投喂水蚯蚓,蠅蛆,畜禽下腳料,魚糞、豆播等還可喂36%的混合飼料,適當配以植物碎葉等,投喂餌料的質量和數量后根據水溫變化而調整,隨水溫的升高而逐漸增加動物蛋白的含量,水溫在24°時動物蛋白控制在32%左右。雌鰍培育要達到的標準和目的是體格健康,營養充足,腹部飽滿,但脂肪不能多,便于雄鰍培育要達到的標準及目的是體壯、矯健,壯而不肥,長而不粗,活動敏捷,精力充沛,便于授精。臺鰍的催產,孵化,水花苗的培育將在第二篇中詳細說明,請讀者在網上搜索。
作者:湖南懷化通道惠農泥鰍繁養基地/荷塘生態農業產業基地,技術指導:袁立科 陳清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