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溫開始回暖,海洋中的水溫也開始升高。昨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環島南路一養殖場中,工人們正忙著將黃魚苗進行裝箱,準備送往附近海域進行網箱圈養。再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這些黃魚苗將長成三四十厘米長的大黃魚,“游”上市民的餐桌。
收購200條野生魚育苗
“這些黃魚苗都是深海里的野生黃魚交配的,為了收購這些黃魚苗,我乘船尋找了好幾個月,幾乎是千里挑一。 ”據養殖場負責人薛先生介紹,他想養大黃魚的沖動,是從餐桌上開始的。五年前的一天,他與朋友在一家飯店吃飯時,朋友點了一道烤黃魚,味道確實美極了,但價格也令人咋舌。薛先生開始對黃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心養這種魚。
然而,他打聽了一圈,也沒有賣魚苗的。黃魚主要分布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主要產地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大連等省市沿海。在大公島附近的海域,近至靈山島海域漁場,都是大黃魚流網船的集結之地。于是,他就雇了一條船,在黃魚收獲的季節,專門出海收購活的大黃魚,小的不要,專門收購活的,大的,并且越大越好。然而,大黃魚本身野生的就少,他在船上轉了好幾個月,才湊足二百余條大黃魚,然后“請”回來,放在專門的養殖池中進行圈養。
三代育苗后網箱圈養
“這些種魚要馴養一段時間,直到它們適應了池中的環境,才愿意在里面‘生兒育女’。 ”養殖場負責人稱。據了解,大黃魚種苗養育了一段時間后,熟悉了環境,魚兒自身也相互適應,然后成群結對地生活,這樣才能進行配種試驗。第一年,用二百余條種魚,培育出了千萬條小黃魚,然后等這批小黃魚長大后,再挑大的黃魚,進行“配對”,再育出魚苗。直到第三代,魚苗長得穩定,并且生長速度也非常快,這樣才能達到養殖場的要求。
據黃海水產研究所技術人員介紹,人工養殖的黃魚一般在春季育苗,養育一至二年一斤多的時候就可以上市了。大黃魚養成階段的網箱設置與魚種培育階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網箱的規格與網目大小隨著魚種的長大而改變。網箱的深度,一般在3.5-4.0米間,網眼大小在20-60mm間。為避免魚體擦傷,網衣材料選擇質地較軟的結節網片。深水網箱養殖的大黃魚,魚體勻稱,體色鮮艷,肌肉結構緊密,呈明顯的蒜瓣狀,肉味鮮美且無腥味,可與野生黃魚媲美。
市民將享受海中美味
“我們準備拿出百余畝海域進行大黃魚的養殖,以滿足島城市場的需求。”按照規劃,薛先生準備在青西新區環島路以南的海面上,進行網箱養殖,這幾天就陸續進行放養,要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供應市場,豐富市民的菜藍子。
據中國海洋大學陳教授介紹,人工養殖黃魚與野生大黃魚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從外觀上看野生大黃魚體色更黃、魚嘴更紅艷、魚體更修長苗條、肚小,因為生存環境的關系,野生黃魚的嘴巴、眼圈會顯得大一些,鱗片粗大,肉質排列也相對比較緊密,吃起來有嚼頭,口味鮮美。而人工養殖大黃魚由于生活在網箱里比較悠閑,缺少鍛煉,體形較肥,魚肚較鼓脹,膚色暗黃或灰白,魚唇顏色淡。目前有些深海養殖大黃魚和野生的大黃魚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來肉質有點松軟,口味不如野生的純正。
野生黃魚也有大黃魚和小黃魚之分,他們之間并不僅僅以個頭大小來區別,一般來說大黃魚能長到50多厘米,小黃魚只能長到20多厘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