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日發布2015年南海區海洋災害預估報告,預計2015年影響華南沿岸的風暴潮過程較常年偏少,但華南沿海赤潮災害偏嚴重,赤潮事件發生頻數接近2014年。
該局南海預報中心根據對近期北太平洋海表溫度分布特征以及赤道太平洋的海洋大氣環流狀況等的對比分析,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或持續的概率達到50~60%。海洋氣象大尺度環流背景場演變復雜,應警惕較強海洋災害影響過程。
預計2015年,南海海域因冷空氣影響所造成的4米以上的災害性海浪可能接近2014年,因受熱帶氣旋影響造成4米以上的災害性海浪較多年平均偏少,預計,全年南海將會出現災害性海浪70~80天,最大波高在10米以上。
根據預估,全年南海海域出現的臺風浪過程接近常年平均(1981~2010年平均值為9.3次),約為8~10次。年內有3~4次臺風浪過程嚴重影響廣東、廣西及海南沿海(1981~2010年平均值為4.6次),其中有2~3次臺風浪過程嚴重影響廣東沿海(1981~2010年平均值為3.4次)。
在風暴潮災害方面,南海預報中心預計2015年影響華南沿岸的風暴潮過程較常年偏少,年內可能出現4~6次明顯的風暴潮增水過程。最早的風暴潮影響可能在6月出現,最晚10月可能還會受到風暴潮影響。其中7~9月為風暴潮影響的頻發期,這期間可能出現1~2次嚴重風暴潮災害,重點為粵西至海南東北岸段。
南海預報中心稱,預計2015年華南沿海赤潮災害偏嚴重,赤潮事件發生頻數接近2014年,約有12~16次。高發期為春季,多發岸段為珠江口及粵西近岸、海南島西部海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