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游的燈魚如果能與茂盛的水草、明亮的燈光搭配,則更突顯燈魚異于其他魚種的美感。擁有以上的特點,燈魚往往是讓許多人第一次飼養的魚種。如果單純只養燈魚,一般建議1米缸最多只養80條左右,60cm缸則在30條以下,會比較好。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有限的空間內飼養過多的燈魚,或缸中太過“和平”沒有其他體型稍大的魚種造成適當的威脅,則會造成燈魚逛大街的情況,很難欣賞到群游之美。
溫度
一般燈科魚所適合的水溫在攝氏二十二度至二十八度之間都可以飼養,不用刻意像有些書上所說的非要攝氏幾度才行,其實只要把溫度維持在一定范圍內,要養好燈科魚并不難了。溫度的調整除了冬天須使用加溫棒外,換水時也須將備換的水加溫至等同于水族箱內的溫度。至于夏天可使用冷卻機、冷卻扇、投入冰塊來調整,甚至不用特別降溫,燈魚也是會好好的活在您的魚缸之中的。水溫高時溶氧量會大幅降低,若飼養密度較高則須密切注意燈魚是否有集體浮頭的現象,這種情形尤其常見于春末夏初的五月,天氣容易突然變熱,飼主須多加留意。必要時須輔以打氣幫浦增加溶氧量。至于秋季轉冬季的十一月,日夜溫差大,燈魚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白點病了。
·水質
燈魚喜好的水質是微酸的軟水,pH值約六至七之間都可以飼養的不錯。如果能將水質控制到其適合生長的范圍并穩定下來,則燈魚就會完整的呈現它們特有的美。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多燈魚不是從原產地捕撈的,例如 :紅綠燈(Paracheirodon innesi)的繁殖在香港已經有大量人工繁殖的品種;火焰燈(Hyphessobrycon flammeus)、黑白企鵝(Thayeria boehlkei)等燈魚在臺灣也有人工繁殖場,所以用自來水曝氣且經活性碳過濾后,就算水質偏鹼、偏硬,其實也可以養的活,但是否能展現其特有的美那就不一定了。
·混養
燈科魚的性情非常溫和,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它們會攻擊其他的魚種,比較擔心的是,燈魚的體型相對于其他魚種小了很多,對于較兇殘的中、大型魚種,很容易混養一段時間過后,燈魚就會不見了。在此提出適合混養的魚種:孔雀、斗魚、短鯛、麗麗、七彩,不過最好注意一下,部分的燈魚會有追鰭的現象,像孔雀尾鰭碩大,游動起來搖曳生姿,很容易被較為活潑好動的燈魚所追逐,或者啃噬。也許大家會質疑:短鯛及斗魚不是領域性、攻擊性很強嗎?其實只要稍有經驗的水族飼養者,大多都會發現,其實短鯛及斗魚只會對其同種的魚類有攻擊性,對于可愛的燈魚常常視若無睹呢!
至于不能混養的有龍魚、大型美洲慈鯛、三湖慈鯛等較大型、兇殘的魚。較有爭議的就是神仙魚了,偏偏一般新手很容易會將燈魚與這種優雅的魚一起飼養,其實在神仙魚還未成魚之前,神仙頂多追逐燈魚而已,但是要是成魚之后,神仙將其大口一啄,燈魚會便成了它的食物,筆者曾看過神仙乘著熄燈時開始襲擊燈魚,看準在睡覺的燈魚后,伸長其口器,迅速地叼著小燈魚,只露出一個小燈魚尾巴,不久神仙甩甩頭就把燈魚給活吞下去了,這點請想要燈魚、神仙的朋友不得不注意。
·疾病
其實燈魚的疾病不多,燈魚的死亡往往是混養不慎、環境不適所造成。疾病方面最常見的是白點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所引起的白點病了。
[小知識]
白點是一種寄生蟲,會由體表鉆入表皮層,到達真皮層時開始吸食魚身上的營養。白點病通常出現在換季時溫度不穩或是換水時造成的水溫急遽變化,造成魚體的抵抗力降低,使病源有機會入侵,病狀是魚只會因為感到搔癢而磨擦底砂,且體表上有明顯的白色小圓點。
當然,預防重于治療,平時密切注意水溫的變化即可有效預防。若不幸得了白點病首先應該要迅速隔離,再將病魚治療缸的水溫調到攝氏三十度,加入適量的治白點藥劑,通常為驅蟲藥,不用一星期即可痊愈。處理的原理是藉由加溫讓附著在魚表皮的白點蟲快速成熟,并掉入水中,再以水中的藥劑來殺蟲,因為白點無法直接在魚表內直接消除。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