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從煙臺市政府辦公室傳來消息,煙臺已正式印發實施《關于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煙臺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20萬噸,蛋白質當量相當于80億斤糧食,為城鄉居民提供50%的動物優質蛋白;漁業增加值達到230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萬元,年均增長14.4%。
年增殖放流數量達10億單位
今后,煙臺將加快培育主導產業。建設牟平海帶及海參種業集聚區、蓬萊海參及貝類種業集聚區、丁字灣蝦蟹類種業集聚區、萊州灣海水魚類及貝類種業集聚區、長島海珍品種業集聚區5大漁業種業集聚區。到2020年,新增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和水產遺傳育種中心10家以上,總數達到30家。
在萊州灣、丁字灣、長島北五島、牟平養馬島東等海域建設10處海珍品底播增殖區;在北部沿海建設100萬畝貝藻間養筏式養殖區;在沿海岸基建設300萬平方米工廠化養殖區;在丁字灣、萊州灣建設10萬畝標準化池塘養殖區;在萊州芙蓉島、長島大欽島等建設5處深水網箱養殖示范區。到2020年,全市新增海珍品底播30萬畝,總面積達到100萬畝;新增全封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15萬平方米,總數達到30萬平方米;新增深水網箱800個,總數達到2000個。同時,加大漁業資源修復力度,到2020年,全市每年增殖放流數量達到10億單位。
水產年加工能力達260萬噸
海洋捕撈業方面,煙臺將探索實施限額捕撈、專項管理等近海捕撈生產管理模式,選擇生態型礁區開展捕撈限額試點。到2020年,近海捕撈年產量穩定在65萬噸,全市現代化、專業化遠洋漁船發展到80艘,遠洋漁業年產量20萬噸,產值30億元。
下一步,煙臺將建設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到2020年,煙臺水產品年加工能力達到260萬噸,加工業產值突破430億元,出口額18億美元,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水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0戶。
建設水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和交易市場,搭建“海上糧倉”流通貿易平臺,打造8處區域性水產品冷鏈物流基地、膠東半島北部遠洋漁業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物流集群。
積極探索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結合經營模式,到2020年,建成國內知名海釣場5處,省級漁業公園10處,休閑漁業基地20處,發展“膠東漁家”1000戶。
95%以上養殖捕撈漁民參保
煙臺提出,加大地域品牌推介力度,加強電子商務建設,開設煙臺水產網上展廳。到2020年,新增5個中國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同時,加快建設標準化漁港,到2020年,全市建成5處中心漁港和6處一級漁港。
今后,煙臺將依托“海上山東”等網絡平臺,推進數據和信息整合共享,建立全市海洋與漁業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煙臺市海洋與漁業綜合管理“一張圖”核心數據庫。
另外,煙臺將積極探索將漁業養殖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支持發展漁業互助保險,到2020年,全市漁民互保、漁業保險規模達到2億元,提供100億元風險保障;全市20馬力以上漁船、95%以上養殖捕撈漁民參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