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病害發生情況
3月份福建省測報的6個養殖大類,14個大宗養殖品種中,監測到29種病害(生物源性疾病24種),其中:病毒性疾病3種、細菌性疾病7種、寄生蟲病8種、真菌性疾病6種,另有其他類及病因不明病5宗。
本月測報點羅非魚、海水網箱魚類、青蟹、鮑魚和刺參未監測到病害,紫菜已收獲。從監測結果分析,本月我省大部分養殖種類的發病情況較上月有所加重。
以下是本月各養殖品種的病害監測情況:
1、草魚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7種,其中細菌病2種、寄生蟲病3種、真菌病2種,另有其他類及病因不明病3宗。平均發病率為6.75%,平均死亡率為0.02%,均比上月大幅上升。
2、鰻鱺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7種,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1種、寄生蟲病3種、真菌病2種,另有其他類病害1宗。平均發病率為9.91%,比上月有所下降;平均死亡率為1%,與上月相當。
3、鰱鳙鯉鯽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錨頭鳋病和水霉病。平均發病率為0.57%,僅引起少量死亡。
4、團頭魴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錨頭鳋病和水霉病。平均發病率為7.11%,僅引起少量死亡。
5、大黃魚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細菌性潰瘍癥和內臟結節病,平均發病率為6.41%,平均死亡率為0.72%,均比上月有所上升。本月內臟結節病主要發生在蕉城的青山、象溪、黃灣、大灣,霞浦溪南及福鼎安井等片區,蕉城青山、大灣個別魚出現腸炎病。細菌性潰瘍癥主要發生在霞浦縣,累計平均死亡率0.3%。
6、對蝦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3種,其中:病毒病2種、細菌病1種。平均發病率為2.73%,平均死亡率為1.47%,均比上月有所上升。本月實驗室抽檢成蝦8批次,檢出白斑綜合征病毒7批次,檢出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毒8批次。
7、蛙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腐皮病。平均發病率為0.21%,平均死亡率為0.18%,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8、龍須菜
本月測報點出現較為嚴重的病爛脫落,平均發病率為61%,平均死亡率為32%,這可能與近期海區水質的變化有關。下一階段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養殖戶將陸續北上開展度夏保苗養殖。
二、下一階段病情預測及防治建議
4月份,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各養殖品種開始陸續投苗,因此要充分做好苗種放養前池塘處理、水質調控等工作。同時,4月將經歷清明和谷雨兩個節氣,應注意清明期間雨水增多對水產養殖的影響,防范“倒春寒”現象的發生。
下一階段主要采取的措施:
1、加強養殖池塘水質調控,定期檢測水體氨氮、亞硝酸鹽、PH值及溶解氧,確保其處于合理水平;適時使用生石灰或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保持良好水體環境。
2、加強對外來苗種的檢驗檢疫,苗種入池前應進行嚴格消毒,以避免病原菌帶入。苗種投放、轉塘時,小心操作,盡量不弄傷魚體,避免病原菌感染,引發疾病。
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養殖環境清潔,選購優質飼料,科學投喂,視天氣、水溫等情況,掌握適當的投喂量。養殖環境不良時要在飼料中添加適量多維和免疫多糖類物質,以增強魚體體質,提高免疫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