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1月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分析
根據1月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表,番禺區測報17個水產養殖品種,測報面積累計為6800畝;發病面積為466畝,發病率為6.9%。發生了8種水產養殖病害,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3種,寄生蟲病3種,營養與環境疾病1種等。與上月相比,水產養殖病害的種類和發病面積均有所減少,表明番禺區水產養殖病害進入少發時期。病毒病主要是龜類感冒病;細菌病以水霉病、鰓霉病、偷死病等為主,主要感染黃喉擬水龜、黃鰭鯛、南美白對蝦等品種,營養與環境疾病有腸炎病等,主要以南美白對蝦等品種感染為主。寄生蟲病主要為草魚錨頭蚤病、蝦的纖毛蟲病等為主。具體分析如下:
(一)大宗淡水魚類的發病情況
1月,番禺區氣溫持續下降,水溫在10℃-23℃之間。番禺區大宗淡水魚類發生的主要病害是寄生蟲病為主,如草魚,錨頭蚤病發病率達到5.5%,由于冬季投喂量較少,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腸炎病等發病較少。
(二)名優魚類的發病情況
番禺區1月測報的名優魚類中,番禺區測報的名優魚類中黃鰭鯛、鱖魚、鯽魚等較少發病,主要是鰓霉病等為主,發病面積不大,只有15畝。
(三)蝦類和龜類的發病情況
在蝦類方面,主要有南美白對蝦的偷死病、腸胃炎、纖毛蟲病等,其中1月番禺區冬棚南美白對蝦進入養殖中后期,冷空氣頻繁、氣溫時高時低等影響,偷死病較嚴重,發病規格主要為200頭/斤的蝦,發病率和最高死亡率均較大,分別為18%和7.5%;羅氏沼蝦方面主要以纖毛蟲病為主,平均發病率較高,為12.3%。
二、2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2月,番禺區氣溫、水溫將持續低溫,甚至可能出現寒潮等極端天氣,易致水產養殖動物因凍傷而帶來水霉病等繼發病。同時,小瓜蟲病、魚虱病也會在這時期極易流行,致使魚體瘦弱,影響魚類健康。養殖戶應特別注意以上幾種病害的發生,注重水質的管理,定期檢查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狀況。冬棚管理方面,氣溫高時注意適當打開棚口,使棚內空氣流通。
(一)病情預測
1、常規魚類如草魚、羅非魚、錦鯉、鯽魚、鯪魚等可能發生的病害:細菌性疾病如爛鰓病、腸炎病、出血病;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等;寄生蟲病如車輪蟲、指環蟲、魚虱病、小瓜蟲。這些病害在我區養殖區域都有可能發生。
2、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可能發生的病害:偷死病、早期死亡綜合癥、腸胃炎、應激病等,重點關注石樓海鷗島等。
(二)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措施
1、加強越冬期的水質調節,防止氨氮、亞硝酸鹽中毒:① 經常注入新鮮水;② 天氣晴朗時,適當打開棚口通風;③ 定期潑灑微生態制劑,降解氨氮、亞硝酸鹽;④ 定期潑灑沸石粉進行改底,每畝1米水深用20-25kg。
2、在拉網操作或長途運輸后,魚體受傷極易繼發水霉感染,要注意操作細節,避免魚體受傷,一旦發現水霉感染現象,及時進行全塘消毒處理,選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藥物;比較貴重的親魚可以選用2-3%濃度食鹽水浸泡5-10min處理。
3、魚虱病的防治:(1)用生石灰或茶麩清塘消毒,殺死魚虱的成蟲、幼蟲和卵塊。(2)魚種放養時用3%的食鹽溶液浸泡消毒5min,消毒時水溫保持在20℃。(3)個別魚體例 發現少量魚虱時,可用鑷子夾去,魚體出血的地方涂抹紫藥水。(4)大量發生魚虱的魚池,將病魚全部撈出放入0.1%~0.15%的晶體敵百蟲溶液中浸洗2-5分鐘后放入換水后的池塘中養殖。病魚池要求徹底刷洗,用石灰漿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后換新水。(5)中草藥防治。每畝水面取樟樹葉15kg搗爛,連渣帶汁進行全池潑灑;也可每畝魚池用新鮮帶松枝20kg,扎成大捆,入于魚池中,5天左右可使魚虱脫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