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2月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分析
根據2月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表,番禺區測報17個水產養殖品種,測報面積累計為6800畝;發病面積為410畝,發病率為6%。發生了7種水產養殖病害,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4種,寄生蟲病2種。與上月相比,水產養殖病害的種類和發病面積基本持平,發病率也仍處在較低的水平。病毒病主要是龜類感冒病;細菌病以水霉病、龜類真菌感染、偷死病等為主,主要感染黃喉擬水龜、羅非、南美白對蝦等品種,寄生蟲病主要為草魚錨頭蚤病、羅氏沼蝦的纖毛蟲病等為主。具體分析如下:
(一)大宗淡水魚類的發病情況
2月,番禺區氣溫持續低溫,水溫在10℃-23℃之間。番禺區大宗淡水魚類發生的主要病害是寄生蟲病為主,如草魚,錨頭蚤病發病率達到2.8%,一些疾病的平均發病率仍然較低,如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腸炎病等發病較少。
(二)名優魚類的發病情況
番禺區2月測報的名優魚類中,黃鰭鯛、鱖魚、鯽魚等較少發病,主要是羅非魚水霉病等為主,發病面積不大,只有41畝,平均發病率為2.7%。
(三)蝦類和龜類的發病情況
在蝦類方面,主要有南美白對蝦的偷死病、軟殼病、紅腳病等,其中2月我區冬棚南美白對蝦進入養殖后期,冷空氣頻繁、陰雨等影響,偷死病較嚴重,發病規格主要為100頭/斤左右的蝦,發病率和最高死亡率與上月持平,均為較高,分別為20%和10%;羅氏沼蝦方面主要以纖毛蟲病為主,平均發病率為24.3%,與上月比較增幅較大,增幅為12.2%。
龜類的養殖方面,由于天氣等原因進入疾病多發期,特別是真菌類和感冒類疾病,平均發病率分別為10%和5.5%。
二、3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3月,番禺區氣溫、水溫將逐漸升高,天氣將多變不穩定,會以陰雨和暖濕天氣為主,易致各種生物致病因子如細菌、寄生蟲等滋生,也容易導致水中氨氮、亞硝酸鹽、溶解氧等水質因子急劇變化,如不注意防控,將給養殖生產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養殖戶應特別細菌類病害的發生,注重水質的管理,定期檢查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狀況。冬棚管理方面,寒潮氣溫低時注意適當關閉棚口,注意保持棚溫。
(一)病情預測
1、常規魚類如草魚、羅非魚、錦鯉、鯽魚、鯪魚等可能發生的病害:細菌性疾病如爛鰓病、腸炎病、出血病;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等;寄生蟲病如錨頭蚤、車輪蟲、指環蟲、魚虱病、小瓜蟲。這些病害在我區養殖區域都有可能發生。
2、水產苗種:3月將進入苗種繁殖、培育和春季放苗準備階段,水產苗種病害將會以魚苗氣泡病、水霉病、車輪蟲、指環蟲、腸炎病等為主。
3、羅氏沼蝦、南美白蝦等可能發生的病害:偷死病、早期死亡綜合癥、腸胃炎、應激病、軟殼癥、紅腿病等,重點關注石樓海鷗島等。
4、天氣的不穩定易造成池塘水質急劇變化,引起魚蝦氨氮、亞硝酸鹽中毒和浮頭等。
(二)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措施
1、防“泛池”。進入3月份番禺區天氣變化較大,常常陰雨連綿,暖濕氣流不斷入侵,池塘中的溶氧極不穩定,養殖戶要特別注意水質的變化,做到勤巡塘,勤開增氧機,以避免缺氧泛池的發生。
2、清塘方法:3月份是春季放苗準備階段,應做好清塘、圍網工作。(1)干池清塘。先將池水放干或留水深5~10cm,畝用生石灰50~75kg,如淤泥多可將生石灰增量10%左右。清塘時在塘底挖掘幾個小坑,或用木桶等,把生石灰放入加水化開,不待冷卻立即均勻向四周潑灑(包括堤岸腳),第二天早晨最好用耙耙動塘泥,消毒效果更好。(2)帶水清塘,平均水深lm用生石灰120~150kg/畝,通常將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化開后立即全池遍灑。7~8d藥力消失即可放魚。因水有硬度,生石灰會與鎂等反應,帶水清塘比干塘清塘防病效果更好,但生石灰用量較大,成本較高。
3、加強水質調節,防止氨氮、亞硝酸鹽中毒:① 經常注入新鮮水;② 天氣晴朗時,中午開1-2小時增氧機曝氣;③ 定期潑灑微生態制劑,降解氨氮、亞硝酸鹽;④ 定期潑灑沸石粉進行改底,每畝1米水深用20-25kg。
4、在拉網操作或長途運輸后,魚體受傷極易繼發水霉感染,要注意操作細節,避免魚體受傷,一旦發現水霉感染現象,及時進行全塘消毒處理,選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藥物;比較貴重的親魚可以選用2-3%濃度食鹽水浸泡5-10分鐘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