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爵(中國水產論壇資深網友)
欲知今,宜觀古,因為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此理放之四海皆準,放在我們水產也一樣可行的。
前幾天和一位如東養小棚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他感概了一句“我們這邊的蝦越來越難養了!”,我當時笑著說:“這太正常了,天地有輪回,如東的小棚養殖已踏上了輪回的路。”
當時我這話雖是笑話,但,也是實話!
這些年來,在水產行業的滾爬及和前輩們的聊天,目睹及耳悉了一個個地區水產項目的興起-快速發展-成熟-衰亡。總結出了一點,水產行業大體上是六年一輪回。(這個時候周期僅是我和一些朋友總結出來的,不是政府報告,所以時間跨度上存在彈性,大家知道事有這么一個事就行。)
如東的小棚原是用來繁育扣蟹的,后來扣蟹不好做,小棚廢棄了后,有膽識吃第一個螃蟹的人開始嘗試養殖南美白對蝦,發現養殖成功率很高,進行了擴建。而旁邊的人看到有錢賺,于是也加入了養蝦的行業。因為是抽取地下水來養殖,水源方面沒有污染,降低了對蝦發病的機率,養殖成功率高達九成多,所以養殖面積越來越大,進入了白熾化。
僅能感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去過如東小棚養殖區的朋友都有這么的一個印象,公路旁沿綿很遠都是白茫茫的小棚。
它們的盲目、無序的擴張,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荷。畢竟大家都是抽地下水來養殖,地下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或有人會笑話我在癡人說夢話,地下水哪有可能抽得盡。
然不知,地下水抽得枯竭的例子比比皆是。
以前上海就是因為抽取地下水供生活和工業生產,使含水層中空而導致上海每年地面都在沉降,政府不得已,出嚴令禁止市民再度抽地下水,而且每年都進行地下水回灌,以緩解沉降速度。
這是非養殖區的,而養殖區的,這例子就更多了。
山東一帶以前養殖多寶魚和育海參苗的朋友肯定還記得以前抽地下水的時候,僅是打個幾米的井就行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殖面積的擴大,幾米的井已經常抽空,不得已,幾十米,上百米、幾百米,而且到后來發現,就算是抽地下水,多寶魚的病還是經常會發。
之所以用地下水也會多發病,有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長的養殖期,大量的養殖水出于成本的考慮,不經處理就排出,使地面水源已成了細菌、病毒庫。而因為地下水枯竭,所以,地面水就下滲,雖然看似很厚的地層能起來很好的過濾作用,但,實際上,病原體還是帶到了地下水中。這一來,需泡在水里的東東,怎能不出問題呢。
最后的結果是山東的多寶魚和海參養殖業受到了重創,加上價格上不好,前年都還有大量的苗池擱置在那。
這種例子在全國各處都有,說完北方的,來一個南方的。
廣西黨江,曾經養蝦很紅火的地方,我聽廣西的朋友說那里也是抽地下水養殖,說得夸張點,那就是僅要抽好水,放苗下去,都能養出蝦來。所以,廣西、浙江別處的人都蜂涌而至,最后變成什么樣,只要經常上論壇的人都知道。
這種老路不僅是黨江走過,走過相似的路的地方,太多了!
一個地區的養殖黃金期,僅有六年,六年一過,一般就會進入艱難期。
威海如此,黨江如此,如東最終如何,大家以后都能看得到。
所謂物壯則老,上帝想要一個人滅亡,就會先讓他瘋狂。
如東一帶前年就開始有點小問題,但在大利好的局面下,就給遮了下來。去年的時候,就開始明朗化了。
現如東小棚的養殖現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由于地方政府開始局限拿地,讓很多遲上車的人都垂頭喪氣,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是我的話,會在目前還算絕對利好的情況下,高價賣了已建好的養殖基地。因為如東估計用不了幾年就會走上前輩們的老路。
因為這種情況,可是有前車之鑒。
比如地表水養殖的廣東臺山,它的魚蝦混養模式曾經取得極大的成功率,那些專家教授都曾鼓吹過,那塘塘租從09年的1300多,瘋狂的漲到了12000,那時,到處都是開塘聲,僅要開好了塘,就有人來租。從前年起,臺山的塘租又跌回來了一千多,為何,因為蝦不好養了,到處都是養蝦人后,物極必反,不好養了。那塘自然就棄之。
地下水養殖局面如此,地面水養殖更是大大咧咧的說:“小弟呀,你是沒見過大蛇拉那啥呀”
南方的傳統養殖區如廣西、廣西、海南、福建,這些年養得如何,相信大家都是雞吞螢火蟲。
但,不可否認,這些地區都曾經輝煌過。就拿湛江來說,還是所謂的中國對蝦之都呢,高位池養殖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向全國擴散的,還有超高密度養殖也是,我記得09年的時候,大家在QQ群里聊天的時候,我說一般畝產是6000-9000斤,那時說我是騙人的人大有所在,可也就僅是過三兩年,就好的不學,壞的學,大家都照著這個方法來弄,尤其是福建一帶。
而這種超高密度養殖,都是因為養殖面積過大,養殖量過大,而導致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不管是海面水,還是地下沙層水,都出現了富營養化。
那水抽回來,兩三天就水中的藻類就大量的繁殖,過于富營養化的水,在大太陽下,甚至早上抽,下午水色就變得很難看。要是以前的話,水抽回來,丟在那,若不肥水的話,十天半個月都還是清澈透底。
還有更為嚴重的區域,有些海區抽水的時候,就已帶水色,沒過幾天,那藻類大量繁殖的塘,先來一次倒藻,洗得再干凈的塘底都給鋪上一層死藻。有些水倒藻,因為會透明度加大,所以能知道塘底差了。而有一些塘倒藻,真的是看不出來,是過個十來天,蝦出事了后,排塘才發現底已差得一塌糊涂。
由于水體自凈能力過低,水體中的富營養化,成了細菌和病毒的溫床,那水,可以說是誰抽誰死,一死都是一大片。相信咱南方養蝦的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而這種情況,現不僅在南方四省呈現,現在浙江和江蘇這兩地也開始有這方面的跡象,去年在蕭山一帶就特別的明顯,尾造的時候,大多數塘提前關增氧機,都是白斑病惹的禍。
又比如說EMS,也就是所謂有早期死亡綜合癥,個人認為這個病最大的誘因在于水源。別說俺瞎掰,南方四區是老養殖區,所以最先發現這病,而浙江、江蘇一帶前年都沒這病(2014年聽說如東開始出現)。要知道,這兩地方的苗,也是從廣東、海南、福建這三個地方來過去的。而同期的苗在南方有事,在北方沒事,為啥,說白了,這些地方的水體污染程度還不夠嚴重嘛。
所以,大家的蜂涌而擠入,無序的開發蝦塘,若站在人的角度來說,此亦無可厚非,因為人要生存,生存是大事,先掙到錢再說。但,很多人已忘了天地間有可畏,當所謂的萬物之靈大肆索取時,天地間那個東西,就會自然的平衡,什么蝦病、反常天氣之類都來了。
在湛江,很多以前養蝦賺了些錢的人,連著排塘一兩年,最后舉債度日,拮據到連日常開支都維持不了的人,那可真是不少。
這現象應了那句老話:貨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畢竟天地間就是一大盜,人盜地,地盜天,天盜萬物。
觀天之道,執天之所行。很明顯就能看得到對蝦的養殖熱潮已從南方往北方移,從沿海向內地移。
現浙江、江蘇為過渡帶,山東、天津、遼寧這一帶養殖南美白的人也多了起來。從近半年的各種養殖推廣會的參會人數就能反映出來。南方參會人已銳減。
這又是一個輪回。
據我所知,最先開始養蝦的,是在北方,當時養殖的是中國明對蝦(對蝦一詞,就是出在以前的明蝦都是一對對的賣,慢慢就叫開了),后來,傳到了南方,慢慢南方的養蝦業就超過了北方。現又從南方傳回北方。
除了南方傳回北方,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從沿海傳回內地,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現養殖南美白的現象已開始抬頭,而這幾個地方的蝦,這幾年注定是好養的!因為之前沒人養過,水好呀。
而我有些在兩湖養殖的朋友常向我抱怨,這個地方的料和藥很難買得到,說白了,這個地帶的市場還是空白的,有識之士,應及早布局。
除了上述的一些現象外,還有養殖對蝦的品種在不斷的更迭。
我很小的時候,記得村里人養過中國明對蝦到長毛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斑節對蝦,而南美白是98年科研單位從臺灣引回大陸,2000年開始風靡。江山如此多嬌,各領風騷一時。
南美白被替代,也是注定的。
像湛江地區,因為南美白太難養,所以,現很多人已開始養石斑魚,而且賺得盆滿缽滿,所以現到處都是養魚的話,看著吧,過幾年,又是一個輪回。
相關鏈接,請點擊“神貼”:我在對蝦生產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總結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