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鯉魚池塘改造成對蝦養殖塘
遼寧盤錦鯉魚池塘改造成對蝦養殖塘
近年來,華南四省養殖白對蝦遭到重大病害影響,成功率大幅下滑,效益年年走低,直接影響了上、下游各環節,如蝦苗業、飼料業、漁藥業等效益,華南對蝦養殖輪回到歷史又一個低潮期。與華南地區形成鮮明,北方地區對蝦養殖正如火如荼蓬勃發展。據中國水產門戶網了解,2015年東北遼寧地區養殖面積比去年至少翻了一番,接近3萬畝。北方對蝦養殖從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三大主養區盤錦、營口和沈陽,對蝦養殖面積近3萬畝
遼寧水產養殖主要分布在盤錦、營口和沈陽三個地區,面積多達10多萬畝以上。以往盤錦、營口兩地主要養殖鯉魚,沈陽主要養殖草魚、鯉魚。但由于鯉魚草魚行情低迷,商品規格鯉魚塘頭價3.5-3.6元/斤,成本價已達到4.2元/斤,養殖戶虧損大。隨著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技術和北方地區養殖技術成熟,這些養魚的農戶轉養南美白對蝦。據悉,去年盤錦、營口兩大水產主養區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達到了1萬畝,預計今年上述兩地對蝦養殖面積增加一倍,達到2萬畝。同時沈陽和遼陽丹東也在大力推廣對蝦養殖,預計這兩個地方對蝦養殖面積也會達到幾千畝,今年三大主養區盤錦、營口和沈陽,對蝦養殖面積將近3萬畝。
成功率高達6成,畝產500-1500斤
近年南美白對蝦養殖在北方地區火熱興起,由于受到病害困擾影響較少,養殖成功率并不低,保守估計去年遼寧養殖成功率達到60%以上,比華南地區樂觀估計20-30%成活率要高出一倍多。余下約40%不成功的主要問題也不是蝦病造成的,而是養殖戶購買了劣質蝦苗引起的,苗場以次充好,把普通苗或者二代苗冒充一代苗出售,這些蝦苗只吃料卻不長個,最后導致養殖虧本。
據了解,目前遼寧養殖白對蝦絕大多數是純淡水土塘,一般畝放5-8萬尾蝦苗,60%成功率中的畝產在500-1500斤不等。如果池塘面積不大,10畝以下/口塘,加上養殖者擁有較高技術和管理水平,蝦苗成活率高,生長速率較快,畝產不難達到1000-1500斤。如果池塘面積比較大,10-20畝/口塘,那么畝產量就稍為偏低,一般達到500-700斤/畝。
盤錦地區淡水土塘養殖南美白對蝦
盤錦地區淡水土塘養殖南美白對蝦
盤錦地區淡水土塘養殖南美白對蝦
對蝦養殖快速擴展帶動苗種、藥品及飼料銷售
由于北方養蝦興起,各大飼料廠、蝦苗企業在北方建廠建場。據湛江海茂水產生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清表示,繼公司在華東地區建立三家分苗場后,最近在山東青島再建一家分場,輻射山東、河北及遼寧等地區,旨在更好地服務華北地區對蝦養殖戶及帶動公司業績的增長。據了解,今年遼寧的盤錦和營口苗場發展特別多,已達到四十家之多,這些都是標粗場,從海南或者湛江空運0.4-0.5公分小蝦苗進行標粗、淡水后再銷售給養殖戶。
據大北農特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漁陽對蝦合作社負責人李陽(中國水產論壇網友“遼河的小魚”)透露,養殖戶每天到技術服務中心尋求服務的人絡繹不絕,藥品銷售額從而大增。以漂白粉銷量為例,去年一年漂白粉銷量是30多噸,截止今年4月中旬,漂白粉的銷量就已達到了50多噸,而現在遼寧投苗才剛開始,后面應該還有很大的銷量。
此外,各大飼料廠蝦料都趕趟似地進入北方對蝦養殖區。從這些漁需物資銷售量足可折射出當地養殖迅猛的發展勢頭。
對蝦消費量增長帶動養殖,創造可觀養殖效益
據了解,去年8月份盤錦地區20多頭規格塘頭價達到38元/斤,40頭規格對蝦塘頭價20元/斤,而三年前40頭規格塘頭價只有14-15元/斤。究其原因,由于華南對蝦養殖受到病害影響,成功率大幅降低,對蝦產量下降,各產地對蝦價格全面上漲。更重要的是,隨著北方地區消費者對對蝦消費認可接受到婚宴紅白喜事的不可或缺,現在東北地區宴席上對蝦菜肴必備兩碟:白灼對蝦、鹵對蝦。龐大的消費市場拉動了對蝦價格上漲。據了解,去年養殖戶一畝土塘一造利潤超過2萬多元比比皆是,效益非?捎^。
北方養殖如何規避病害,跳出“輪回”說
日前,中國水產論壇網絡紅人“黃爵”發表文章稱,以他在水產行業的滾爬多年及和其他前輩們經驗,目睹及耳悉了一個個地區水產項目的興起-快速發展-成熟-衰亡。總結出了一點,水產行業(對蝦)大體上是六年一輪回。隨著第一個養吃螃蟹人嘗到“頭啖湯”好味后,后面眾多跟風者即開始對養蝦進行盲目無度擴張,高位池、超高密度、高產永遠無法滿足人們對財富追求。尤其是抽取地下水養殖,對土地和水資源無止境索取最終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荷。而大量的養殖水出于成本的考慮,不經處理就排出,使地面水源已成了細菌、病毒庫,最終病原體還是帶到了地下水中,病原體越積越多最終導致養殖進入惡性循環。所以,黃爵的總結是:一個地區的養殖黃金期,僅有六年,六年一過,一般就會進入艱難期。
而實際上EMS也就是所謂有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在近年來已經從南向北蔓延了。北方地區如何防范EMS的問題?去年在湛江舉辦第六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論壇,站在政府主管部門層面角度,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鳳敏這是樣回應:建立一個EMS測報網絡,主要由省、市、縣、鎮級人員,負責病害定點采集,每月往上報一次進行一級診斷。在應對這個病害上,暫也沒有好的技術方法,主要還是加強防控:一、生物防控、二是混養魚類;A部門對養殖戶進行宣傳防控技術,但從管理上看,也沒有好的經驗。對養殖塘進行監控,出現疫情——發布——封閉——無公害處理(病蝦和水)——再排放。
所以,小編在此建議北方地區養殖戶吸引目前華南地區對蝦養殖病害爆發前車之鑒的教訓,合理規劃布局,理性健康養殖,使北方對蝦養殖業能長期可持續下去,真正打破“六年一輪回”的讖語。
(本文大力感謝大北農特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漁陽對蝦合作社負責人李陽(中國水產論壇網友“遼河的小魚”)支持及其提供的圖片。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