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的塘租終于降了。”這是今年防城港養殖戶、經銷商、飼料業務員向記者普遍反映的現象。
作為被業內稱“中國對蝦養殖狀況最好的地方”,浙江人主導下的防城港塘租曾經在2013-2014年達到頂峰:土塘平均達到4000元/畝以上,其中東興市江平鎮達3800-5500元/畝,港口區光坡鎮3000-4200元/畝;而江平鎮楠木山、榕樹頭等村少數蝦塘甚至超過6000元/畝,創造了中國對蝦土塘租金的記錄。
在塘租最高的同時,2014年防城港的養殖成功率卻急轉直下,不足2成的蝦農賺錢,絕大部分人都虧本,降到歷史低點;2015年防城港的塘租也由此下降,目前普遍為2500元/畝左右,下滑幅度達1000元/畝。
與防城港臨近、同樣是浙江人占主導的欽州塘租也開始下降,目前為1500-1800元/畝,下滑幅度達500-800元/畝,欽州地區甚至出現了部分空塘的景象。
其實,同樣情況早在兩年前的臺山也曾出現,如出一轍。而《農財寶典》也曾在2013年9月有過預判:臺山曲線即將在防城港顯靈?
而今,一年多過去了,在華南地區對蝦養殖狀況有所回暖之際,欽防地區養蝦業卻跌到歷史的低谷。細致分析其中原因,欽防地區的對蝦養殖與其他地方有頗多不一樣之處,所面臨諸多問題值得業界思考,而浙江人引發的行業現象也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焦點。
神話不再,養成率最好轉為最差
防城港、欽州早年當地養蝦以本地人為主,純海水養殖,成功率低,發病率高,多為紅體白斑癥。2005-2006年前后,浙江人尤其是麗水市縉云人,開始大批涌進防城港東平鎮及欽州等地養蝦。由于當時欽防對蝦“易養”,2008-2009年浙江人又逐步大批縉云人進入港口區江山鎮、光坡鎮及欽州欽南區等地。來到當地養蝦的浙江人大部分之前從未從事過養蝦相關工作,很多都是“新手上路”,之后欽州防城港8成左右的蝦農都是浙江人。
由于當時環境好、大部分蝦塘開發不久,因而養殖成功率較高。2009年以來,防城港至少七成對蝦養戶賺錢,江平鎮甚至達8-9成。這是欽防養蝦業發展最快的幾年,與此同時華南地區的對蝦偷死病害正在愈演愈烈,而此時欽防地區蝦業持續高燒,正處于高峰期,當地塘租價格也水漲船高,2013年江平鎮楠木山、榕樹頭等地少數蝦塘甚至超過6000元/畝。
然而,2013年下半年欽防地區的病害開始露出苗頭,痛擊整個華南地區的EMS逐漸蔓延至當地。據記者調查了解,雖然防城港養成率很高,但是整體區域的養殖成功率卻呈逐年下降趨勢,如下表所示,以最有代表性的防城港江平鎮為例——2010年成功率8成,2011年7.5成,2012年6.5成,2013年降至4.5成。
表:防城港江平鎮養殖成功率調查
雖然逐年下降,但在整個大環境低迷時,防城港高達5成的成功率開始在業界聞名,由此吸引眾多養殖戶前來。2014年年初,防城、欽州等地新增加2000多個縉云蝦農,與以往增加的大部分是縉云“新人”不同,此次2000人大部分是來自之前在珠三角養蝦的縉云“老人”,尤其是臺山新會等地。
由此,2013年塘租已經幾乎到頂峰的防城港、欽州在2014年繼續飆升,其中防城港提升500-800元/畝,欽州增加300-500元/畝,欽防地區的蝦塘租達到歷史的最高峰;遠遠高于華南地區土塘1500元/畝的平均水平。
而這一年,廣西地區相繼遭遇超級臺風“威馬遜”、“海鷗”的侵襲,再加上養蝦多年對蝦塘生態系的透支及對蝦偷死病害的全面爆發,欽州、防城2014年的成功率不足2成,是歷年的最低水平,也是廣西養殖最差的地區;相比華南各大產區3-4成的成功率,欽防地區2014年養蝦可謂用慘烈來形容,甚至出現空塘景象。
因此,欽州、防城養蝦神話不再,由養蝦最好變成養蝦最差的地區之一。
表:2014年廣西對蝦養殖情況
浙江蝦農之困,折射出中國蝦業之惑
作為縉云人養蝦最具代表的三個地區,臺山、防城港、欽州無一例外,都經歷過了相同的發展之路。伴隨其中發展壯大的浙江群體,親眼目睹了養蝦帶來的潮起潮落。
“不少溫商在防城港炒房,但是防城市區的房價才3000-4000元/平方米,而防城港江平鎮的塘租卻要4000-5000元/畝,有些甚至超過6000元/畝,塘租比房價還要高嘛。”防城港當地養戶調侃,浙江蝦農在當地“炒塘”不輸浙江商人在當地“炒房”。
也有人這樣評價——“有些浙江人養成賺錢了直接跑路,我們去哪里追款,即使是老鄉也很難找。”、“有些養戶為了逃避欠款,人走后增氧機還開著。”
……
業界多年來對浙江人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們促進了經濟發展,有人說他們急功就利。因為迫于高塘租,有的養戶可能增加投苗密度,有的養戶可能使用違禁藥物,高成功率建立在不斷破壞環境、積壓病害的基礎上。因而,多年來業界認為浙江人是水產養殖界的“蝗蟲”。
“浙江人的投機心理也害了他們。”臺山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養蝦雖然遇到很多新問題,但如果將傳統的、已經有成熟經驗的各種日常管理扎扎實實做好,養成率肯定會提高很多。諸多浙江人總想著賺大錢,不肯扎實做好日常管理。隨隨便便就想著擴大規模,或者換地方去養。增加養殖規模,管理也要跟上,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同一個地方不可能永遠都養蝦。”有人認為,養蝦是建立在透支當地自然生態資源的基礎上,本身是一種掠奪式養殖,難以具有可持續性;這并不能怪浙江人,所有養殖戶都一樣。
應該說,不少浙江人承包、轉包池塘,改善了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水平,也承擔了一定風險,并不是簡單的買進賣出與“炒作市場”,對市場有較大貢獻。當然,因為承包與轉包形式多樣,而且發展到后來出現了三包甚至四包的情況,確實存在一定的投機現象。正因為看到這一點,當年臺山的就像擊鼓傳花,來得越晚的養殖戶,塘租也越高,養殖失敗的風險也大,而來得越早,塘租越低,經驗越多,多少還有些抵抗力。目前,臺山塘租已經普遍降到1500元/畝左右,連續幾年保持平穩,而養殖情況也有回暖的跡象。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臺山對蝦養殖拉回到理性的狀態,有利于對蝦養殖的長遠發展。
欽防等地在塘租走低后,也難免走回臺山的理性狀態。“如果養蝦不行,最多回到以前一樣養魚唄。”不少在兩廣養蝦多年的浙江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不會離開根植已久的兩廣地區,因為家鄉地少人多很難養活家庭,而且長期生活在兩廣,已經成為習慣。
“蝦就是一條蟲,很脆弱。”由于對蝦EMS的出現,如何養好這條蟲已經成為世界難題。某種程度上,欽防蝦業所遭遇的窘境,也是中國對蝦發展的一個縮影。這條蝦難養的背后一系列謎團串連成為一個個問號在拷問著身在其中的每個人。到底是親蝦種質問題、環境問題、管理問題,還是養蝦根本就不具有可持續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