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南省文昌市位于海南島東北部,海岸線長278.5公里,是海南省海岸線最長的縣市。2014年,文昌市漁業產量總量為20.4萬噸,產值26.55億元。海洋捕撈2.89萬噸,海水養殖2.74萬噸,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產值11.29億元。
文昌市海洋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廣闊的熱帶海域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物,使捕撈的品種多樣化,也為海水養殖提供了十分多樣的馴化對象。
未來,文昌市將大力發展海洋產業。一是發展海釣,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發展。海釣是沿海地區旅游業由濱海觀光型向藍色體驗型轉變的一個重要起點,也是海洋生物資源與體育產業有效整合的一種有益嘗試,更是漁業由“一產”直接轉化為“三產”的一條最佳途徑和漁民“雙轉”的一條有效出路。
通過海釣產業促進漁業轉型轉業,通過引導和組織部分漁民發展休閑漁業,通過培訓成為從事海釣服務的專業導釣員,可以有效解決漁民就業問題,并減少捕撈對近海漁業資源的壓力。同時,發展海釣業也是一種宣傳當地海洋旅游資源、提高知名度、增加游客吸引度的有效方式。
二是發展海洋牧場。海洋牧場是指在特定的海域內建設適應水產資源生態的人工棲息場所,采用增殖放流、移植放流的方法將生物苗種經過中間育成或人工馴化后放入海洋,利用海洋自然生產力進行育成,并建立一整套系統化的漁業設施及管理手段,通過魚群控制技術和環境檢測技術進行科學管理,以增大資源量,改善漁業結構的一種系統工程和未來型漁業模式。海洋牧場是從漁獵時代發展到人工控制的放牧式養殖時代的轉變。文昌市以建設海洋牧場為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手段,通過國家直接投資或鼓勵民間資金投資,通過投放人工魚礁、種植大型海草(藻)等方式,修復或重建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恢復并提高近海漁業資源,優化海洋產業結構等,為海洋旅游業、海釣提供良好的漁業資源和場所,推動傳統漁業結構轉型,提高海洋捕撈的經濟效益。
三是發展現代水產苗種產業。文昌市將大力發展現代水產苗種業,落實農業部關于建設海南成為全國南繁育種基地的政策,減少對蝦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對環境的影響,提高單位土地產能和增加更多就業機會,為全國水產養殖的發展提供優質穩定的苗種。
四是建立循環生態的海水養殖模式。文昌市將改變傳統的大規模大面積高密度養殖思維,以漁業品牌和生態養殖為契機,轉型發展生態型的現代水產養殖模式;鼓勵企業推廣使用循環水技術,大力發展品牌漁業,以健康生態養殖提高水產品的品質,提升水產品附加值。同時,文昌市將加大對水產養殖重點片區的基礎設施力度,建立統一的供排水系統和水處理設施,改善周圍海洋環境,提高養殖成功率和減少發病率,使海水養殖與旅游開發完美融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