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河蟹產業“原生態”發展路變寬
昨日啟動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放流野養 1000多萬只扣蟹和4億只蟹苗投放河流
2014年實現產值26.5億元產業從業人員達7.8萬人
5月10日上午,盤錦市盤山縣的遼河岸邊,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愛心人士及企業代表1000余人,停留在河蟹放流野養的6處指定地點,小心翼翼地將1000多萬只扣蟹和4億只蟹苗放入了寧靜的河流之中。
這是盤山縣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河蟹放流野養。
這一刻,愛心匯聚:河蟹放流野養公益活動,成了大眾普及生態理念的實踐課堂。
這一刻,彰顯了河蟹產業健康的發展路徑:有水就有蟹,呵護河蟹生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河蟹,是大自然給予盤山得天獨厚的恩賜。上世紀60年代以前,廣泛流傳著“螃蟹搭橋渡唐王”的傳說,也曾經有過“棒打獐子瓢舀魚,螃蟹爬到飯鍋里”的真實生活寫照。然而,河蟹是海河洄游繁殖物種,隨著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水利閘站的堵塞,讓曾經一度“車轍里都隨處可見”的河蟹逐漸變成了“下網都難得一見”。為了挽救和恢復河蟹資源,盤山縣率先于1985年開創性地開展了蟹苗人工孵化試驗研究,并取得成功,其成果填補了遼寧省水產科研的一項空白。之后,河蟹種苗孵化和養殖技術日臻完善。
圍繞發展河蟹產業這條道路,幾代盤山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成功攻破了北方河蟹人工育苗難關的基礎上,研發并向全國推廣了“稻蟹混養、埝埂種豆、一地三收”的“盤山模式”,創造了“稻養蟹、蟹助稻、稻增產、蟹豐收”的稻蟹共生的立體生態種養新模式,實現了“水稻+水產=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即“1+1=5”的目標。
飲水思源。有了產業的發展,盤山人沒有忘記呵護河蟹生態。從“恢復生態+養出大蟹+自然有機”的角度出發,緊緊抓住生態、質量、技術、品牌等關鍵環節,大力發展生態蟹苗孵化、大規格蟹種培育,在稻田養蟹的基礎上不斷開創葦田養蟹、水庫養蟹和河流養蟹等多種養蟹模式。河蟹放流野養是遼河蟹種科學繁育、優化改良、提純復壯的重要途徑。盤山縣從2010年開始不斷加大河蟹人工放流野養規模和數量,每年近百萬元的蟹苗蟹種野生放養,成了系統化、生態化的惠民工程。幾年來,通過河蟹野生放養活動,盤山水域的河蟹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的補充和恢復,讓“有水就有蟹”成了盤山重要的生態地標。
生態養蟹,催生了可喜的成果:到今年,盤山縣河蟹養殖規模達到了85萬畝,占遼寧省的48%,占全國的6.5%;河蟹產量3.6萬噸,占遼寧省的60%,占全國的6%。2014年實現產值26.5億元,占遼寧省的70%,占全國的10%,河蟹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5%;河蟹產業實現全縣農業人口人均純收入2800元;河蟹產業從業人員達到7.8萬人。盤山河蟹產業規模居全國縣級之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