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養殖水體中病原微生物的藥敏性,老百姓也永遠不可能做到科學用藥。”記者就當前魚病頻發問題采訪華中農大教授、研究生導師陳昌福時,他如是說。
惠州死魚、天門死魚、雙流死魚……近期全國各地大規模爆發死魚事件,陳教授從病害發生的原因、國家層面的研究、飼料企業及漁藥行業的支持等進行解讀。
藥殘超標因規范缺失
“中國水產養殖行業沒有一個準入門檻,只要想都可以來養魚。”陳教授首先分析當前養殖行業的準入條件。陳教授在日本求學多年,并在日本獲得水產博士,他介紹,在日本要獲得水產養殖許可證非常困難。首先至少是專科以上的水產學校畢業生,然后到水產養殖場研修兩年,研習合格后要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后要寫一個可行性報告,包括準備建多大的場,一年生產多少水產品,市場接受度,家庭主婦有多少做水產品料理,餐館能做多少,有吃水產習慣的人的數量,賣的水產品對當地市場影響力,最后進行合理的評價。以不能對現有的價格產生極大的影響為基礎,嚴格控制數量,這就是管理所有行業的管理規范,這樣的結果使物價始終是穩定的。
而針對目前漁藥混亂的局面,陳教授認為,目前中國漁藥行業處于非常無奈的地位。客觀形勢逼迫漁藥企業,要做好的漁藥就可能面臨虧本,因為面對不同價格區間的各種漁藥,消費者不能檢測各種漁藥質量的前提下,一般只好選擇價格最便宜的。要是每個漁藥的使用者都這樣想的話,這樣效果好而價錢高的漁藥企業就難以生存下去了。同時,這種觀念也間接地鼓勵了造假,有些正規的、做良心藥的漁藥企業就是這樣被逼垮的。這說明整個社會的監測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陳教授也在采訪中呼吁,企業做漁藥要憑良心,不能僅為幾百塊的利潤讓養殖戶損失成千上萬元!陳教授希望我國的漁藥使用能形成規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我國開始大量使用抗生素,老百姓用藥的規范性比較差,造成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水產品沒辦法出口。這正是因為規范用藥的意識沒有形成。”
水產行業將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行業中,陳教授被認為是“實戰型專家”,他卻很謙虛:“既然做水產,我認為實實在在看好疾病,幫老百姓做事才是硬道理。我們每個人能做的事情非常少,能幫一件是一件。當了教授,你站在多少人面前說話,那都很簡單,但問題是自己說的東西你能不能用行動來檢驗到底說的對還是錯,你的理論到底能不能行得通,這很關鍵。”
大量的引進新品種,到底是好是壞?陳教授反問記者:90%的老百姓吃的是什么魚?在菜市場,大多數老百姓家買的基本上還都是鰱、鳙魚。草魚、青魚等大宗魚這么多病,誰來關心過?為此,陳教授希望相關科學研究的方向要明確,從源頭搞起,提供條件讓老百姓少用藥,改善了水環境,減少病害,也提高了魚的質量。
陳教授也對水產養殖寄予厚望,在采訪結束時,他表示:“水產養殖是中國一個很優秀的行業,將來有更高層次的發展這是不用懷疑的,而水產食品也將會越來越優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